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自然地理学论文--一般理论与方法论文--景观学、区域论论文

郴州万华岩洞穴成因及其景观分布特征分析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1. 绪论第11-20页
    1.1 选题背景、目的及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第12-16页
        1.2.1 国外研究历程第12-14页
        1.2.2 国内研究历程及现状第14-16页
    1.3 研究思路、内容和方法第16-17页
        1.3.1 研究思路和内容第16页
        1.3.2 研究方法第16-17页
    1.4 技术路线及创新点第17-20页
        1.4.1 技术路线第17-18页
        1.4.2 创新点第18-19页
        1.4.3 工作量完成情况第19-20页
2. 研究区概况第20-25页
    2.1 自然地理条件第20-22页
        2.1.1 地势条件第20-21页
        2.1.2 气候条件第21-22页
        2.1.3 植被条件第22页
    2.2 地质基础条件第22-25页
        2.2.1 区域构造条件第22-23页
        2.2.2 地层和岩性第23-24页
        2.2.3 水文地质条件第24-25页
3. 万华岩洞穴数据测量与方法第25-27页
    3.1 万华岩洞道形态测量第25-26页
        3.1.1 测量工具第25页
        3.1.2 测量方法第25-26页
    3.2 万华岩沉积物测量第26-27页
4. 万华岩洞穴系统特征第27-47页
    4.1 万华岩地貌分布特征第27-29页
    4.2 万华岩洞穴结构特征第29-30页
    4.3 万华岩洞穴形态特征第30-40页
        4.3.1 洞穴系统形态分类第30-31页
        4.3.2 万华岩洞穴小形态第31-33页
        4.3.3 万华岩洞穴大形态第33-40页
    4.4 万华岩洞穴沉积物特征第40-47页
        4.4.1 机械堆积物第40-44页
        4.4.2 次生化学沉积物第44-47页
5.万华岩洞穴成因分析第47-55页
    5.1 岩性第47页
    5.2 断裂构造第47-49页
    5.3 外源水第49-53页
    5.4 地表植被第53-55页
6.万华岩洞穴景观分布特征分析第55-62页
    6.1 侵蚀-溶蚀景观第55-58页
    6.2 次生沉积景观第58-62页
7. 万华岩资源可持续发展建议第62-64页
8. 结语第64-66页
    8.1 主要结论第64-65页
    8.2 不足和展望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69页
附录第69-7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第74-75页
致谢第75-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低阶燃煤多重水吸附机理研究
下一篇:碳纳米管树芽生成及其力学和导热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