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光伏电站接入电网技术的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3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1 国外光伏发电的发展的情况 | 第10-11页 |
1.2.2 我国光伏产业发展情况 | 第11-12页 |
1.3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第2章 光伏电池的输出特性及MPPT算法 | 第13-22页 |
2.1 工作原理及特性 | 第13-14页 |
2.2 光伏电池输出特性分析 | 第14-17页 |
2.3 最大功率点跟踪原理 | 第17-18页 |
2.4 几种常用的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 | 第18-21页 |
2.4.1 扰动观察法 | 第18-19页 |
2.4.2 电导增量法 | 第19-20页 |
2.4.3 固定电压法 | 第20-2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3章 分布式光伏电源接入对配电网的影响 | 第22-26页 |
3.1 分布式光伏发电特点 | 第22页 |
3.2 对电能质量的影响 | 第22-23页 |
3.2.1 对电压的影响 | 第22-23页 |
3.2.2 谐波问题 | 第23页 |
3.2.3 注入直流分量 | 第23页 |
3.3 对短路故障的影响 | 第23-24页 |
3.4 产生孤岛效应 | 第24页 |
3.5 改变配电网设计规划 | 第24页 |
3.6 对继电保护的影响 | 第24-25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4章 中能分布式光伏电站接入系统设计 | 第26-45页 |
4.1 工程概述 | 第26页 |
4.2 电网现状 | 第26-32页 |
4.2.1 张家口电网现状 | 第26-28页 |
4.2.2 负荷预测 | 第28-31页 |
4.2.3 潮流验算分析 | 第31-32页 |
4.3 设备选型 | 第32-35页 |
4.3.1 断路器选型 | 第32页 |
4.3.2 高压线路导线选型 | 第32-33页 |
4.3.3 电容器选型 | 第33-34页 |
4.3.4 逆变器选型 | 第34页 |
4.3.5 光伏电池选型 | 第34-35页 |
4.4 接入系统一次方案 | 第35-39页 |
4.4.1 送出方案 | 第35-36页 |
4.4.2 中能光伏电站一次系统方案 | 第36-37页 |
4.4.3 电力系统一次对光伏电站的要求 | 第37-39页 |
4.5 接入系统二次方案 | 第39-43页 |
4.5.1 光伏电站继电保护配置方案 | 第39-40页 |
4.5.2 35kV处长地变电站继电保护配置方案 | 第40页 |
4.5.3 继电保护配置要求 | 第40-41页 |
4.5.4 系统调度方案 | 第41-42页 |
4.5.5 系统通信方案 | 第42-43页 |
4.6 电能计量装置安装方案 | 第43页 |
4.7 中能光伏电站并网问题与思考 | 第43-44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5章 中能分布式光伏电站并网的经济效益 | 第45-50页 |
5.1 估算项目收益 | 第45-48页 |
5.2 影响经济效益因素 | 第48-49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0-51页 |
6.1 总结 | 第50页 |
6.2 展望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作者简介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