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3 研究目的与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4.1 文献法 | 第16-17页 |
1.4.2 案例分析法 | 第17页 |
1.4.3 调查研究法 | 第17页 |
1.5 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农民合作社的相关理论分析 | 第18-23页 |
2.1 管理理论 | 第18-19页 |
2.1.1 法约尔职能管理理论 | 第18页 |
2.1.2 韦伯职权管理理论 | 第18页 |
2.1.3 现代组织管理理论 | 第18-19页 |
2.2 合作经济理论 | 第19-21页 |
2.2.1 马克思、恩格斯合作经济思想 | 第19-20页 |
2.2.2 列宁合作经济思想 | 第20页 |
2.2.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作经济思想 | 第20-21页 |
2.3 制度经济学理论 | 第21-23页 |
第三章 延庆县农民合作社发展问题及制约因素分析 | 第23-39页 |
3.1 延庆县农民合作社发展的特点 | 第23-26页 |
3.1.1 整体发展快速,地域发展并不均衡 | 第23-24页 |
3.1.2 合作领域丰富,主要集中于种养殖领域 | 第24-26页 |
3.1.3 合作社生产加工的产品种类丰富 | 第26页 |
3.2 延庆县农民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6-32页 |
3.2.1 当前规模尚小,地域分布不均,带动能力较弱 | 第26-28页 |
3.2.2 经营业务层次低,品牌意识弱 | 第28-29页 |
3.2.3 组织管理不规范,执行决策不够民主 | 第29-30页 |
3.2.4 扶持政策单一难落实,资金不足 | 第30-31页 |
3.2.5 专业管理人才的缺乏 | 第31-32页 |
3.3 制约因素 | 第32-39页 |
3.3.1 外部因素 | 第32-33页 |
3.3.2 内部因素 | 第33-39页 |
第四章 国内外合作社发展经验启示 | 第39-48页 |
4.1 国外三种经典模式发展经验启示 | 第39-43页 |
4.1.1 美国加拿大模式 | 第39-40页 |
4.1.2 欧洲模式 | 第40-41页 |
4.1.3 日韩模式 | 第41-43页 |
4.2 国内农民合作社发展经验启示 | 第43-48页 |
4.2.1 梨树县农民合作社发展案例 | 第43-44页 |
4.2.2 泽州县农民合作社发展案例 | 第44-46页 |
4.2.3 山东会宝山果业合作社发展案例 | 第46-48页 |
第五章 延庆县农民合作社发展的对策 | 第48-55页 |
5.1 发挥政府的作用,推动农民合作社的发展 | 第48-51页 |
5.1.1 培养广大农民的合作意识并积极宣传 | 第48-49页 |
5.1.2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建立健全培训体系,引导规范方向 | 第49页 |
5.1.3 不断提高对农民合作社的扶持 | 第49-50页 |
5.1.4 扶持政策的落实不可掉以轻心 | 第50页 |
5.1.5 积极联合相关合作社,提升市场竞争力 | 第50-51页 |
5.1.6 加强农民合作社的监察与规范化管理 | 第51页 |
5.2 促进农民合作社自身的发展与完善 | 第51-53页 |
5.2.1 完善培训体系,提升成员整体水平 | 第51页 |
5.2.2 健全和完善农民合作社内部管理机制 | 第51-52页 |
5.2.3 扩大服务类别,提升服务体验 | 第52页 |
5.2.4 加强产业链建设,树立品牌意识 | 第52-53页 |
5.2.5 建立多元化融资方式 | 第53页 |
5.2.6 积极联合高校和科研单位,产学研相结合的提升科技实力 | 第53页 |
5.3 从农民自身角度出发促进农民合作社的发展 | 第53-55页 |
第六章 总结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附录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