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14-16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3.2 创新点 | 第15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16-19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16-17页 |
2.1.1 农业产业化 | 第16-17页 |
2.1.2 土地流转 | 第17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7-19页 |
2.2.1 交易费用理论 | 第17-18页 |
2.2.2 规模经济理论 | 第18页 |
2.2.3 分工协作理论 | 第18-19页 |
第三章 土地流转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影响 | 第19-25页 |
3.1 积极影响 | 第19-22页 |
3.1.1 提供大量的土地资源,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 第19-20页 |
3.1.2 释放大量的农业劳动力,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 第20-21页 |
3.1.3 促进农业产业化组织企业化运作更加成熟 | 第21页 |
3.1.4 推动农户市场经济意识逐渐强化 | 第21-22页 |
3.2 消极影响 | 第22-25页 |
3.2.1 土地流转的利益分配不均难以适应市场化的要求 | 第22页 |
3.2.2 零散的土地流转形式难以适应规模化的要求 | 第22-25页 |
第四章 秦皇岛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概况 | 第25-36页 |
4.1 秦皇岛市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 第25-28页 |
4.1.1 人均可支配收入 | 第26-27页 |
4.1.2 秦皇岛市农业增加值 | 第27-28页 |
4.2 秦皇岛市农业产业结构 | 第28-32页 |
4.2.1 发展概况 | 第29-31页 |
4.2.2 五大特色产业 | 第31-32页 |
4.3 秦皇岛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 第32-36页 |
4.3.1 经营总量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率居全省首位 | 第34页 |
4.3.2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较多而效益有所降低 | 第34页 |
4.3.3 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扩展 | 第34-36页 |
第五章 土地流转背景下秦皇岛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36-43页 |
5.1 秦皇岛土地流转概况及特点 | 第36-37页 |
5.2 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 | 第37-38页 |
5.2.1 土地流转收益用途差距大 | 第37页 |
5.2.2 土地规模化程度低 | 第37页 |
5.2.3 土地使用成本高 | 第37-38页 |
5.2.4 保障措施不到位 | 第38页 |
5.3 利益联结纽带不完善 | 第38-39页 |
5.4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整体实力偏低 | 第39-40页 |
5.5 金融支持缺乏制约农业产业化组织发展 | 第40-41页 |
5.6 农产品监管力量和技术不足 | 第41-43页 |
第六章 土地流转背景下秦皇岛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建议 | 第43-55页 |
6.1 创新土地流转模式 | 第43-47页 |
6.1.1 借鉴推广土地托管经营模式 | 第43-45页 |
6.1.2 试点建立土地信托流转项目 | 第45-47页 |
6.2 加强流转程序的规范,稳定农业产业化的土地基础 | 第47-48页 |
6.3 加强引导,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 | 第48-49页 |
6.3.1 加强宣传力度,提升对土地流转的认识 | 第48页 |
6.3.2 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服务机制 | 第48页 |
6.3.3 调剂农业大户所需土地 | 第48-49页 |
6.4 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 第49-50页 |
6.4.1 发展多种形式联结机制 | 第49-50页 |
6.4.2 逐步分层完善机制 | 第50页 |
6.5 做大做强龙头企业 | 第50-52页 |
6.5.1 提升创新能力 | 第51页 |
6.5.2 加大扶持力度 | 第51-52页 |
6.6 加强农业产业化金融支持 | 第52-53页 |
6.6.1 健全农村金融供给体系 | 第52页 |
6.6.2 建立信用担保体系 | 第52页 |
6.6.3 建立农业产业化投资基金 | 第52-53页 |
6.7 强化农业产业化基础支持 | 第53-55页 |
6.7.1 强化农业科技保障 | 第53页 |
6.7.2 强化农产品安全保障 | 第53页 |
6.7.3 强化农业可持续发展 | 第53-55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附录 | 第58-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