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试剂与纯化学品的生产论文--催化剂(触媒)论文

Pd/OMS-2催化剂的制备及其低温CO催化氧化性能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4页
    1.1 CO的性质、来源与危害第12-13页
        1.1.1 CO的性质第12页
        1.1.2 CO的来源与危害第12-13页
    1.2 CO去除技术第13-14页
    1.3 CO催化氧化反应的机理第14-15页
    1.4 CO催化剂的研究进展第15-22页
        1.4.1 CO非贵金属催化剂第15-17页
        1.4.2 CO贵金属催化剂第17-22页
    1.5 论文立题依据和研究内容第22-24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24-30页
    2.1 化学试剂、实验仪器和实验气体第24-25页
        2.1.1 所需化学试剂信息第24页
        2.1.2 实验所需气体第24-25页
        2.1.3 实验所需仪器第25页
    2.2 催化剂制备第25-27页
        2.2.1 水热法制备OMS-2第25-26页
        2.2.2 回流法制备OMS-2第26页
        2.2.3 共沉淀法制备OMS-2第26页
        2.2.4 固相法制备OMS-2第26页
        2.2.5 不同温度焙烧水热法制备的OMS-2第26-27页
        2.2.6 浸渍法制备Pd/OMS-2第27页
    2.3 CO催化氧化活性评价第27-28页
    2.4 催化剂的表征第28-30页
        2.4.1 X射线粉末衍射(XRD)第28页
        2.4.2 X射线电子能谱(XPS)第28页
        2.4.3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第28页
        2.4.4 场发射电子显微镜(FE-TEM)第28页
        2.4.5 N_2吸附-脱附测定第28-29页
        2.4.6 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_2-TPR)第29-30页
第三章 不同方法制备的Pd/OMS-2及其CO催化性能研究第30-48页
    3.1 研究思路第30页
    3.2 不同方法制备的OMS-2负载Pd对CO催化氧化性能评价第30-31页
    3.3 催化剂表征分析第31-43页
        3.3.1 X射线粉末衍射(XRD)分析第31-33页
        3.3.2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场发射电子显微镜(FE-SEM)分析第33-37页
        3.3.3 氮气吸脱附测试第37-39页
        3.3.4 X射线电子能谱(XPS)分析第39-41页
        3.3.5 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_2-TPR)分析第41-43页
    3.4 动力学研究第43-45页
        3.4.1 CO反应级数第43-44页
        3.4.2 活化能第44-45页
    3.5 本章小结第45-48页
第四章 不同焙烧温度对Pd/H-OMS-2的影响及其CO催化氧化性能研究第48-62页
    4.1 研究思路第48页
    4.2 不同焙烧温度的Pd/H-OMS-2催化剂的CO催化氧化性能评价第48-49页
    4.3 催化剂表征分析第49-58页
        4.3.1 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XRD)第49-50页
        4.3.2 高分辨的电子显微镜分析(HR-TEM)第50-52页
        4.3.3 氮气吸脱测试第52-53页
        4.3.4 X射线电子能谱(XPS)第53-56页
        4.3.5 催化剂氧化还原性能分析(H_2-TPR)第56-58页
    4.4 动力学研究第58-60页
        4.4.1 CO反应级数第58页
        4.4.2 活化能第58-60页
    4.5 本章小结第60-62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62-64页
    5.1 结论第62-63页
    5.2 展望第63-64页
致谢第64-66页
参考文献第66-78页
附录第78-80页
    附录A 硕士研究生期间研究成果第78-80页
    附录B 硕士研究生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Ca(DS)2加强析出及MBFGA1絮凝去除亚甲基蓝的新方法
下一篇:不同袋长脉冲袋式除尘器流场的数值模拟及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