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1 绪论 | 第12-22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进展 | 第13-19页 |
1.2.1 神经元与神经元模型 | 第13-14页 |
1.2.2 混沌与分岔 | 第14-16页 |
1.2.3 外部刺激对神经元的影响 | 第16页 |
1.2.4 耦合神经元系统同步动力学 | 第16-19页 |
1.3 本文研究思路和内容安排 | 第19-22页 |
2 神经元模型及相关知识 | 第22-41页 |
2.1 神经元的电活动 | 第22-25页 |
2.1.1 神经元的结构 | 第22-23页 |
2.1.2 神经元电活动的相关概念 | 第23-24页 |
2.1.3 神经元的放电节律 | 第24-25页 |
2.2 突触 | 第25-29页 |
2.3 混沌同步 | 第29-31页 |
2.4 本文使用的研究方法 | 第31-32页 |
2.4.1 Lyapunov指数 | 第31页 |
2.4.2 峰峰间期分岔图 | 第31-32页 |
2.4.3 时间历程图和相平面图 | 第32页 |
2.5 常见神经元模型介绍 | 第32-39页 |
2.5.1 HH神经元模型 | 第33页 |
2.5.2 FitzHugh-Nagumo神经元模型 | 第33-34页 |
2.5.3 ML神经元模型 | 第34-35页 |
2.5.4 Chay神经元模型 | 第35-36页 |
2.5.5 Sherman模型 | 第36页 |
2.5.6 Borghans模型 | 第36-38页 |
2.5.7 Pre_Botzinger中间神经元模型 | 第38页 |
2.5.8 HR神经元模型 | 第38-39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3 HR神经元在双参数空间内的动力学特性 | 第41-67页 |
3.1 引言 | 第41-43页 |
3.2 参数ε和b_1变化对HR神经元动力学行为的影响 | 第43-54页 |
3.2.1 倍周期峰放电通向混沌 | 第44-47页 |
3.2.2 周期4峰放电到周期4簇放电节律变迁 | 第47-51页 |
3.2.3 无混沌的加周期簇放电节律模式 | 第51-54页 |
3.2.4 伴有混沌的加周期簇放电节律模式 | 第54页 |
3.3 参数ε和s变化对HR神经元动力学行为的影响 | 第54-61页 |
3.3.1 倍周期峰放电通向混沌 | 第55-57页 |
3.3.2 周期4峰放电到周期4簇放电节律变迁 | 第57-58页 |
3.3.3 伴有混沌的加周期簇放电节律模式 | 第58页 |
3.3.4 无混沌的加周期簇放电节律模式 | 第58-61页 |
3.4 参数s和b_1为参变量变化对HR神经元动力学行为的影响 | 第61-66页 |
3.4.1 倍周期峰放电通向混沌 | 第62-64页 |
3.4.2 伴有混沌的加周期簇放电和无混沌的加周期簇放电 | 第64-6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4 外界直流电流下的HR模型在双参数空间的分岔研究 | 第67-81页 |
4.1 引言 | 第67-70页 |
4.2 双参数变化对神经元的动力学行为的影响 | 第70-76页 |
4.3 从双参数分岔图观察外界直流电流对神经元动力学行为的影响 | 第76-8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5 电突触耦合HR神经元网络的同步 | 第81-98页 |
5.1 引言 | 第81页 |
5.2 电突触耦合的HR神经元的同步 | 第81-86页 |
5.3 时滞对电突触耦合神经元同步的抑制作用 | 第86-90页 |
5.4 噪声对电突触耦合神经元同步的作用 | 第90-93页 |
5.5 时滞和噪声对电突触耦合神经元同步的共同作用 | 第93-97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97-98页 |
6 化学突触耦合HR神经元网络的同步 | 第98-111页 |
6.1 引言 | 第98页 |
6.2 化学突触耦合 | 第98-100页 |
6.3 时滞对化学突触耦合神经元同步的抑制作用 | 第100-104页 |
6.4 噪声对化学突触耦合神经元同步的增强作用 | 第104-107页 |
6.5 时滞和噪声对化学突触耦合神经元同步的增强作用 | 第107-110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110-111页 |
7 耦合HR神经元的自适应同步控制及其在信息传输中的应用 | 第111-125页 |
7.1 引言 | 第111页 |
7.2 耦合HR神经元自适应同步控制 | 第111-117页 |
7.3 基于耦合HR神经元自适应同步的信息传输 | 第117-124页 |
7.4 本章小结 | 第124-125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125-127页 |
致谢 | 第127-128页 |
参考文献 | 第128-135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35-1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