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电视选秀节目的现状及对策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0页 |
第2章 中国电视选秀节目的发展现状 | 第10-15页 |
2.1 国内选秀节目的兴起 | 第10-11页 |
2.2 我国的电视选秀节目早新时期有何变化 | 第11-15页 |
2.2.1 创新赛制,节目模式趋向成熟化 | 第11-12页 |
2.2.2 节目品质的平民化 | 第12-13页 |
2.2.3 评委更具人文关怀 | 第13-15页 |
第3章 中国电视选秀节目分析之《我是歌手》 | 第15-26页 |
3.1 《我是歌手》的形态阐述 | 第15-19页 |
3.1.1 节目定位 | 第15-16页 |
3.1.2 节目模式 | 第16-17页 |
3.1.3 节目规则 | 第17-19页 |
3.2 《我是歌手》的节目特征与风格分析 | 第19-22页 |
3.2.1 真实记录 | 第19-20页 |
3.2.2 真情演绎 | 第20-21页 |
3.2.3 视听营造 | 第21-22页 |
3.3 《我是歌手》的营销策略与现实隐患 | 第22-26页 |
3.3.1 捆绑营销 | 第22页 |
3.3.2 粉丝营销 | 第22-23页 |
3.3.3 话题营销 | 第23页 |
3.3.4“饥饿营销” | 第23-24页 |
3.3.5 立体营销 | 第24-26页 |
第4章 中国电视选秀节目分析之《中国好声音》 | 第26-33页 |
4.1 《中国好声音》的传播特征 | 第26-29页 |
4.1.1 规则创新体现专业权威 | 第26-27页 |
4.1.2 模块环节设计充分体现传播功能 | 第27-29页 |
4.2 《中国好声音》的价值创新研究 | 第29-33页 |
4.2.1 导师转身 | 第29-30页 |
4.2.2 师生互动 | 第30-31页 |
4.2.3 学员反选 | 第31页 |
4.2.4 争议话题 | 第31-33页 |
第5章 中国电视选秀节目分析之《中国新声代》 | 第33-38页 |
5.1 《中国新声代》的节目特点与艺术特征 | 第33-34页 |
5.1.1 受众定位 | 第33页 |
5.1.2 虚实结合 | 第33-34页 |
5.2 《中国新声代》节目的影响力 | 第34-35页 |
5.2.1 有利于培养更多的音乐人才 | 第34页 |
5.2.2 促进其他频道的发展和创新 | 第34-35页 |
5.2.3 提高了我国音乐事业在国际上的地位 | 第35页 |
5.3 《中国新声代》打造荧屏新现象 | 第35-38页 |
5.3.1 自主研发,助力孩子成长 | 第35-36页 |
5.3.2 强化视听,未来感炫动荧屏 | 第36-38页 |
第6章 中国电视选秀节目存在的困境 | 第38-42页 |
6.1 缺少文化内涵 | 第38-39页 |
6.2 类型化、模式化的泛滥 | 第39-40页 |
6.3 商业性的运作模式使得真实电视并不真实 | 第40-42页 |
第7章 推进中国电视选秀节目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 第42-46页 |
7.1 去掉过度包装,丰富文化内涵 | 第42-43页 |
7.2 节目模式的创新 | 第43页 |
7.3 节目制作的公开公平 | 第43-44页 |
7.4 选秀娱乐化下电视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 | 第44-46页 |
第8章 结语与展望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49页 |
附录A | 第49-50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