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7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9-10页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一)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三、关于教师实践知识的研究综述 | 第11-22页 |
(一) 国外关于教师知识的研究 | 第11-13页 |
(二) 国外关于教师实践知识的研究 | 第13-16页 |
(三) 国内的相关研究 | 第16-18页 |
(四) 已有研究的评述 | 第18-19页 |
(五) 英语教师实践知识构成要素分析 | 第19-22页 |
四、研究方法的选择 | 第22-23页 |
(一) 文献分析法 | 第22页 |
(二) 个案研究法 | 第22页 |
(三) 课堂观察法 | 第22-23页 |
(四) 访谈法 | 第23页 |
五、研究过程 | 第23-25页 |
(一) 研究对象的选取 | 第23页 |
(二) 进入和离开现场 | 第23-24页 |
(三) 资料的收集与处理 | 第24-25页 |
(四) 研究的伦理道德处理 | 第25页 |
六、研究者的反思 | 第25-27页 |
(一) 关于研究者的身份 | 第25页 |
(二) 关于协议与伦理道德 | 第25页 |
(三) 关于研究的效度与推广度 | 第25-27页 |
第二章 个案教师实践知识生成的教(?) | 第27-40页 |
一、学校的发展状况 | 第27-29页 |
二、杨雪老师的个人生活史 | 第29-32页 |
三、杨雪老师的教学经历 | 第32-37页 |
四、学校教学活动的参与 | 第37-38页 |
五、他人眼中的杨雪老师 | 第38-40页 |
(一) 学生眼中的杨雪老师 | 第38-39页 |
(二) 同事眼中的杨雪老师 | 第39-40页 |
第三章 个案教师实践知识结构分析 | 第40-52页 |
一、杨雪老师关于英语学科的知识 | 第40页 |
(一) 扎实的英语学科背景 | 第40页 |
(二) 对教育专业知识和一般教学法知识的基本了解 | 第40页 |
二、杨雪老师的教育信念 | 第40-44页 |
(一) 对教学目标的认识:在快乐中学习,以高考为导向 | 第41页 |
(二) 对师生关系的认识:尊重学生,平等对话 | 第41-42页 |
(三) 对教师职业的认识 | 第42-43页 |
(四) 对于英语新课改的认识 | 第43-44页 |
三、杨雪老师的自我知识 | 第44页 |
四、杨雪老师的情境性知识 | 第44-48页 |
(一) 善于利用教师自身资源 | 第45-46页 |
(二) 善于利用文本资源 | 第46-47页 |
(三) 善于利用学生资源 | 第47-48页 |
五、杨雪老师的策略性知识 | 第48-50页 |
(一) 语言风趣幽默,思想与时俱进 | 第48-49页 |
(二) 整合听力口语练习以及新课的授课模式 | 第49页 |
(三) 突出语法知识和做题技巧的讲授 | 第49-50页 |
(四) 现代教学技术的熟练操作应用 | 第50页 |
六、杨雪老师的批判反思知识 | 第50-52页 |
第四章 个案教师实践知识生成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52-58页 |
一、影响杨雪老师实践知识形成发展的制约因素 | 第52-54页 |
(一) 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制约 | 第52-53页 |
(二) 校长消极领导制约 | 第53页 |
(三) 教师专业知识的匮乏和教学消极心态的制约 | 第53-54页 |
(四) 学生生源质量的制约 | 第54页 |
二、影响杨雪老师教师实践知识形成的积极因素 | 第54-58页 |
(一) 个人生活史 | 第54-55页 |
(二) 专业发展的主动性 | 第55-56页 |
(三) 教学经验的积累 | 第56页 |
(四) 个人特质 | 第56页 |
(五) 学校对教学活动的支持 | 第56-58页 |
第五章 提升教师实践知识生成策略 | 第58-61页 |
一、加强校长领导职能,创建积极的学校文化 | 第58页 |
二、建立相应的奖励制度,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 | 第58-59页 |
三、建立教师实践共同体 | 第59页 |
四、培养教师自我反思能力 | 第59-61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61-66页 |
附录 | 第66-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