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A县支行不良贷款成因及管理策略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15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3-14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4 创新点与不足 | 第14-15页 |
1.4.1 创新点 | 第14页 |
1.4.2 不足 | 第14-15页 |
第2章 银行不良贷款的基础理论 | 第15-20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5-16页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6-19页 |
2.2.1 金融脆弱性假说 | 第16-17页 |
2.2.2 银行行为理论 | 第17-18页 |
2.2.3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 | 第18-19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3章 中国银行A县支行不良贷款的现状分析 | 第20-28页 |
3.1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现状分析 | 第20-23页 |
3.1.1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现状 | 第20-21页 |
3.1.2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特点 | 第21-23页 |
3.2 中国银行A县支行不良贷款现状分析 | 第23-28页 |
3.2.1 中国银行A县支行基本概况 | 第23-24页 |
3.2.2 中国银行A县支行不良贷款现状 | 第24-25页 |
3.2.3 中国银行A县支行不良贷款特点 | 第25-28页 |
第4章 中国银行A县支行不良贷款案例分析 | 第28-36页 |
4.1 F食品有限公司不良贷款案例分析 | 第28-31页 |
4.1.1 项目基本情况 | 第28-29页 |
4.1.2 处置策略的选择和效果 | 第29-30页 |
4.1.3 教训与启示 | 第30-31页 |
4.2 S家具有限公司不良贷款案例分析 | 第31-33页 |
4.2.1 项目基本情况 | 第31页 |
4.2.2 处置策略的选择和效果 | 第31-32页 |
4.2.3 教训与启示 | 第32-33页 |
4.3 H食品有限公司不良贷款案例分析 | 第33-36页 |
4.3.1 项目基本情况 | 第33-34页 |
4.3.2 处置策略的选择和效果 | 第34-35页 |
4.3.3 教训与启示 | 第35-36页 |
第5章 中国银行A县支行不良贷款成因分析 | 第36-43页 |
5.1 内部因素 | 第36-40页 |
5.1.1 缺乏尽职的贷前调查工作 | 第36-37页 |
5.1.2 缺乏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 | 第37页 |
5.1.3 缺乏规范的风险管理制度 | 第37-38页 |
5.1.4 缺乏合理的资源结构配置 | 第38页 |
5.1.5 缺乏科学的贷后处置手段 | 第38-39页 |
5.1.6 缺乏专业高素质对公人员 | 第39-40页 |
5.2 外部因素 | 第40-43页 |
5.2.1 民间融资危机爆发 | 第40页 |
5.2.2 地方政府行政干扰 | 第40-41页 |
5.2.3 缺乏良好信用环境 | 第41页 |
5.2.4 借款企业经营不善 | 第41-43页 |
第6章 中国银行A县支行不良贷款管理策略 | 第43-48页 |
6.1 加强尽职的贷前调查建设 | 第43-44页 |
6.2 培养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 | 第44-45页 |
6.3 建立科技化风险管理制度 | 第45页 |
6.4 完善信贷业务的岗位设置 | 第45-46页 |
6.5 优化贷后处置手段 | 第46页 |
6.6 培养专业化对公业务队伍 | 第46-48页 |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