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物流专业人才培养问题与对策研究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3.1 理论意义 | 第12-13页 |
1.3.2 实践意义 | 第13页 |
1.4 研究思路、内容和方法 | 第13-16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3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4.3 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第二章 物流产业概念 | 第16-19页 |
2.1 物流概念 | 第16-17页 |
2.1.1 物流概念 | 第16页 |
2.1.2 物流构成 | 第16页 |
2.1.3 物流作用 | 第16-17页 |
2.2 物流产业概念 | 第17-19页 |
2.2.1 产业概念 | 第17页 |
2.2.2 产业分类 | 第17页 |
2.2.3 物流产业 | 第17-19页 |
第三章 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及人才需求 | 第19-30页 |
3.1 现代物流产业发展 | 第19-24页 |
3.1.1 国外物流产业发展现状 | 第19-20页 |
3.1.2 中国物流行业发展现状 | 第20-22页 |
3.1.3 天津的物流行业发展现状 | 第22-24页 |
3.2 天津现代物流人才需求分析 | 第24-30页 |
3.2.1 天津物流人才短缺原因分析 | 第24-25页 |
3.2.2 天津物流人才需求状况分析 | 第25-26页 |
3.2.3 物流人才必备条件 | 第26-30页 |
第四章 天津市高职物流人才培养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0-33页 |
4.1 天津高职物流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 第30-31页 |
4.1.1 实践能力普遍不高 | 第30页 |
4.1.2 职业道德素质要待提高 | 第30-31页 |
4.1.3 缺乏必备的职业核心能力 | 第31页 |
4.2 天津高职物流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 | 第31-33页 |
4.2.1 高职物流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 第31页 |
4.2.2 高职物流人才教育方法和手段相对落后 | 第31-32页 |
4.2.3 缺乏高职院校物流教育校企合作 | 第32页 |
4.2.4 高职物流人才培养评价体系不完善 | 第32-33页 |
第五章 国内外高职物流人才培养模式 | 第33-39页 |
5.1 国外高职物流人才培养模式 | 第33-36页 |
5.1.1 物流服务于区域产业 | 第33页 |
5.1.2 物流人才培养模式 | 第33-36页 |
5.2 国内高职物流人才培养模式 | 第36-39页 |
5.2.1 订单式人才培养 | 第37页 |
5.2.2 顶岗实习模式 | 第37页 |
5.2.3 工学交替模式 | 第37-39页 |
第六章 完善高职物流人才培养的对策 | 第39-48页 |
6.1 制定可行的物流人才培养目标 | 第39-41页 |
6.1.1 学生职业道德目标 | 第40页 |
6.1.2 学生实践能力目标 | 第40页 |
6.1.3 社会需求导向目标 | 第40-41页 |
6.2 采用高职特色物流教育方法和手段 | 第41-43页 |
6.2.1 建立先进的高职物流人才培养教学理念 | 第41-42页 |
6.2.2 加强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 | 第42页 |
6.2.3 强调物流教学实践的重要作用 | 第42-43页 |
6.2.4 加强教学过程中的师资力量建设 | 第43页 |
6.3 建立校企合作高职物流人才培养方式 | 第43-45页 |
6.3.1 政府方面 | 第44页 |
6.3.2 高职院校方面 | 第44-45页 |
6.3.3 企业方面 | 第45页 |
6.4 完善高职物流人才培养评价体系 | 第45-48页 |
6.4.1 完善高职物流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的原则 | 第45-46页 |
6.4.2 完善高职物流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的措施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