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7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概述 | 第10-14页 |
1.1.1 全球能源危机与氢源 | 第10页 |
1.1.2 燃料电池概况 | 第10-12页 |
1.1.3 富氢条件下CO的消除 | 第12-14页 |
1.2 CO优先氧化催化剂的发展现状 | 第14-16页 |
1.2.1 Pt系贵金属催化剂 | 第14页 |
1.2.2 纳米Au催化剂 | 第14-15页 |
1.2.3 非贵金属催化剂 | 第15-16页 |
1.3 铜基催化剂催化活性的影响因素 | 第16-21页 |
1.3.1 催化剂制备方法的影响 | 第16-18页 |
1.3.2 催化剂载体的影响 | 第18-19页 |
1.3.3 铜含量和掺杂元素的影响 | 第19-20页 |
1.3.4 pH值和焙烧温度的影响 | 第20页 |
1.3.5 反应气氛条件的影响 | 第20-21页 |
1.4 CO优先氧化反应机理的研究 | 第21-24页 |
1.4.1 Pt系贵金属催化剂 | 第21-22页 |
1.4.2 纳米Au催化剂 | 第22-23页 |
1.4.3 非贵金属铜基催化剂 | 第23-24页 |
1.5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 第24-27页 |
1.5.1 研究思路 | 第24-25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1.5.3 研究工作的创新点 | 第26-27页 |
第二章 用于CO PROX的CuMnCeO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 | 第27-49页 |
2.1 引言 | 第27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7-33页 |
2.2.1 催化剂的制备 | 第27-29页 |
2.2.2 催化剂应用于CO PROX反应活性数据测试 | 第29-31页 |
2.2.3 催化剂表征方法 | 第31-33页 |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3-47页 |
2.3.1 不同Mn/Ce+Mn比例催化剂的CO PROX活性 | 第33-34页 |
2.3.2 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结果分析 | 第34-35页 |
2.3.3 XRD结果分析 | 第35-37页 |
2.3.4 UV-Raman和ICP-AES结果分析 | 第37-38页 |
2.3.5 TEM和HRTEM结果分析 | 第38-40页 |
2.3.6 H_2-TPR结果分析 | 第40-42页 |
2.3.7 XPS结果分析 | 第42-45页 |
2.3.8 EXAFS和XANES实验结果分析 | 第45-4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三章 CuO含量对CuMnCeO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和活性中心研究 | 第49-65页 |
3.1 引言 | 第49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9-51页 |
3.2.1 催化剂的制备 | 第49-50页 |
3.2.2 催化剂对CO PROX反应的活性评价 | 第50页 |
3.2.3 催化剂表征方法 | 第50-51页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1-63页 |
3.3.1 不同CuO含量的催化剂的CO PROX活性 | 第51-52页 |
3.3.2 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结果分析 | 第52-54页 |
3.3.3 TEM结果分析。 | 第54-55页 |
3.3.4 XRD结果分析。 | 第55页 |
3.3.5 H_2-TPR结果分析 | 第55-57页 |
3.3.6 in situ DRIFTS结果分析 | 第57-59页 |
3.3.7 in situ XANES结果分析 | 第59-63页 |
3.3.8 机理阐述 | 第6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四章 CuMnCeO催化剂在CO PROX反应中稳定性及抗H_2O和CO_2能力测试 | 第65-70页 |
4.1 引言 | 第65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65-66页 |
4.2.1 催化剂的制备 | 第65页 |
4.2.2 催化剂对CO PROX反应的活性评价测试 | 第65-66页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66-69页 |
4.3.1 10-CuMnCe催化剂稳定性测试 | 第66-67页 |
4.3.2 H_2O和CO_2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第67-6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80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