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口径烟道气体流量测量方法的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引言 | 第8页 |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3 气体流量检测的研究现状与国内外发展趋势 | 第9-11页 |
1.4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14页 |
第二章 大口径烟道流场分布的理论分析 | 第14-24页 |
2.1 计算流体动力学基本概念 | 第14-18页 |
2.1.1 流体的基本物理性质 | 第14-15页 |
2.1.2 流体流动分类 | 第15-16页 |
2.1.3 流体动力学基本控制方程 | 第16-17页 |
2.1.4 计算流体动力学的求解步骤 | 第17-18页 |
2.2 FLUENT软件简介 | 第18-19页 |
2.3 湍流模式理论 | 第19-2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2-24页 |
第三章 大口径烟道流场的数值模拟 | 第24-40页 |
3.1 建立物理模型 | 第24-25页 |
3.2 实体网格的划分 | 第25-28页 |
3.2.1 网格类型的选取 | 第25-26页 |
3.2.2 网格质量 | 第26-27页 |
3.2.3 网格划分 | 第27-28页 |
3.3 边界类型及流动区域 | 第28页 |
3.3.1 边界类型 | 第28页 |
3.3.2 流动区域 | 第28页 |
3.4 利用FLUENT求解器进行数值模拟 | 第28-30页 |
3.4.1 定义计算模型 | 第28-29页 |
3.4.2 控制参数及边界条件的设置 | 第29页 |
3.4.3 流场的初始化 | 第29-30页 |
3.5 计算结果的处理 | 第30-34页 |
3.5.1 Z=4m截面模拟结果 | 第30-31页 |
3.5.2 不同截面模拟结果 | 第31-32页 |
3.5.3 改变速度后的模拟结果 | 第32-34页 |
3.6 时差法基本原理 | 第34-35页 |
3.7 实验结果统计 | 第35-38页 |
3.7.1 实验数据测量 | 第35-36页 |
3.7.2 校正补偿计算 | 第36-38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四章 超声波气体流量测量系统的硬件设计 | 第40-50页 |
4.1 主控制单元 | 第40-42页 |
4.1.1 C8051F120微处理器 | 第40-41页 |
4.1.2 看门狗电路的设计 | 第41-42页 |
4.2 超声波换能器的选择 | 第42-44页 |
4.3 超声波发射模块 | 第44-45页 |
4.3.1 超声波发射电路 | 第44-45页 |
4.4 超声波接收模块 | 第45-46页 |
4.4.1 微弱信号放大电路 | 第45页 |
4.4.2 滤波放大电路 | 第45-46页 |
4.5 人机接口 | 第46-49页 |
4.5.1 RS232通讯电路 | 第46-47页 |
4.5.2 4-20mA标准输出模块 | 第47-48页 |
4.5.3 液晶显示模块 | 第48页 |
4.5.4 键盘模块 | 第48-49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五章 超声波气体流量测量系统的软件设计 | 第50-54页 |
5.1 软件设计整体流程 | 第50-51页 |
5.2 超声波发射及接收程序 | 第51页 |
5.3 流速及流量积算程序 | 第51-52页 |
5.4 串口通信程序 | 第52-5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六章 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 | 第54-58页 |
6.1 互相关检测原理 | 第54-56页 |
6.2 系统误差分析 | 第56-57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8-60页 |
7.1 总结 | 第58页 |
7.2 展望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64-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