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1 绪论 | 第10-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地下结构抗震研究现状 | 第10-17页 |
1.2.1 地下工程地震响应特性的研究 | 第12-14页 |
1.2.2 地下结构的地震破坏机制和破坏特征研究 | 第14-16页 |
1.2.3 地下结构抗震设计理论和设计标准研究 | 第16-17页 |
1.3 论文主要工作和研究内容 | 第17-20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3.2 论文主要工作 | 第18-20页 |
2 数值分析模型的建立 | 第20-44页 |
2.1 模型的具体形式 | 第20-22页 |
2.2 材料模型和接触属性 | 第22-29页 |
2.2.1 土的本构模型参数 | 第22-23页 |
2.2.2 混凝土损伤模型参数 | 第23-28页 |
2.2.3 接触属性 | 第28-29页 |
2.3 人工边界 | 第29-35页 |
2.3.1 粘弹性人工边界 | 第30页 |
2.3.2 编程实现在ABAQUS中批量添加粘弹性单元的方法 | 第30-35页 |
2.4 动力荷载的输入 | 第35-39页 |
2.4.1 地震波的处理 | 第35-36页 |
2.4.2 编程实现在ABAQUS中输入地震动的方法 | 第36-39页 |
2.5 初始应力场的施加和边界条件的转换 | 第39-42页 |
2.5.2 初始应力场的施加和静-动力边界条件的转换 | 第39-40页 |
2.5.3 静-动力边界条件的转换 | 第40-42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3 车站交叉换乘结构的损伤分析 | 第44-58页 |
3.1 EL CENTRO波作用非均匀地层 | 第44-49页 |
3.2 KOBE波作用非均匀地层 | 第49-52页 |
3.3 EL CENTRO波作用均匀地层 | 第52-55页 |
3.4 KOBE波作用均匀地层 | 第55-5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4 车站结构的相互作用影响分析 | 第58-80页 |
4.1 A线车站两层结构标准段地震反应分析 | 第58-64页 |
4.1.1 车站结构地震损伤分析 | 第58-62页 |
4.1.2 车站结构监测点地震响应分析 | 第62-64页 |
4.2 A线车站三层结构地震反应分析 | 第64-73页 |
4.2.1 车站结构地震损伤分析 | 第64-69页 |
4.2.2 车站结构监测点地震响应分析 | 第69-73页 |
4.3 车站结构相互作用影响对比分析 | 第73-77页 |
4.3.1 A线车站两层结构标准段相互作用影响对比 | 第73-75页 |
4.3.2 A线车站三层结构相互作用影响对比 | 第75-7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7-80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80-82页 |
5.1 结论 | 第80-81页 |
5.2 展望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8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8-92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