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保护管理论文--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论文--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论文

基于协同网络的浙江省流域生态补偿政策执行力研究

致谢第6-7页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5页
    1.1 研究背景第14-15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5-23页
        1.2.1 公共政策执行力第15-17页
        1.2.2 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第17-20页
        1.2.3 流域生态补偿实践及政策评估第20-22页
        1.2.4 流域生态补偿政策执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第22-23页
    1.3 研究方法第23页
    1.4 研究内容第23-24页
    1.5 技术路线第24页
    1.6 论文的创新第24-25页
第二章 浙江省流域生态补偿实践第25-33页
    2.1 省级流域生态补偿政策及实践第25-28页
        2.1.1 省级流域生态补偿政策演变第25-27页
        2.1.2 省级流域生态补偿主要模式第27-28页
    2.2 基层生态补偿政策与实践第28-32页
        2.2.1 设立专项资金,开展水源地生态补偿第29-31页
        2.2.2 实施异地开发,探索非货币化生态补偿第31页
        2.2.3 开展产权交易,创新市场化生态补偿第31-32页
    2.3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三章 流域生态补偿政策执行力评价体系构建第33-45页
    3.1 公共政策相关理论第33-35页
        3.1.1 公共政策执行第33页
        3.1.2 政策执行过程模型第33-34页
        3.1.3 公共政策执行网络第34-35页
    3.2 基于协同网络的流域生态补偿执行力评价模型第35-38页
        3.2.1 流域生态补偿政策协同网络第35-37页
        3.2.2 流域生态补偿政策执行力评估模型构建第37-38页
    3.3 流域生态补偿政策执行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38-43页
        3.3.1 政策执行力评价指标体系第38-41页
        3.3.2 政策执行力评价指标权重第41-42页
        3.3.3 流域生态补偿政策执行力评价方法第42-43页
    3.4 本章小节第43-45页
第四章 浙江省流域生态补偿政策执行力实证研究第45-65页
    4.1 浙江省流域生态补偿政策执行力问卷调查第45-46页
        4.1.1 问卷设计及抽样第45页
        4.1.2 问卷结果信度分析第45-46页
        4.1.3 个体访谈第46页
    4.2 浙江省流域生态补偿政策执行力评价第46-59页
        4.2.1 流域生态补偿政策执行力综合评价第46-48页
        4.2.2 流域生态补偿政策执行力分类评价第48-54页
        4.2.3 不同生态补偿模式执行力对比分析第54-59页
    4.3 浙江省流域生态补偿政策执行主要问题剖析第59-63页
        4.3.1 生态补偿原则体现不明显第59-60页
        4.3.2 政府部门缺乏有效协同第60页
        4.3.3 基层政府执行经验不足第60-61页
        4.3.4 执行过程缺乏有效监督第61-62页
        4.3.5 区际政府间横向协同缺乏第62页
        4.3.6 公众参与度不高第62-63页
    4.4 本章小节第63-65页
第五章 浙江省流域生态补偿完善对策第65-76页
    5.1 完善流域生态补偿协同网络体系第65-67页
        5.1.1 基于流域统一治理的多层纵向协同第65-66页
        5.1.2 基于伙伴治理的多元主体横向协同第66-67页
    5.2 建立多元化的流域生态补偿模式第67-71页
        5.2.1 完善纵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第67-68页
        5.2.2 构建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第68-69页
        5.2.3 探索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模式第69-71页
    5.3 规范流域生态补偿资金运营机制第71-73页
        5.3.1 建立流域区际生态补偿基金第71页
        5.3.2 完善生态补偿基金运行管理第71-73页
    5.4 完善流域生态补偿配套制度措施第73-74页
        5.4.1 完善生态补偿相关法律法规第73页
        5.4.2 构建生态补偿监管评估体系第73-74页
    5.5 本章小结第74-76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76-79页
    6.1 主要结论第76-78页
    6.2 研究展望第78-79页
参考文献第79-85页
附录第85-90页
作者简介第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A公司互联网安全风控产品开发进度管理研究
下一篇:本钢矿业油耗管控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