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8页 |
1.1 常用的SCR催化剂及主要活性成分 | 第10-16页 |
1.1.1 常用的SCR催化剂及主要活性组分 | 第10-12页 |
1.1.2 钒钛系SCR催化剂脱硝过程化学机理 | 第12-15页 |
1.1.3 SCR脱硝催化剂的应用现状 | 第15-16页 |
1.2 SCR催化剂中有价金属的回收状况 | 第16-23页 |
1.2.1 钛资源 | 第17-18页 |
1.2.2 钨资源 | 第18-19页 |
1.2.3 钼资源 | 第19-21页 |
1.2.4 钒资源 | 第21-22页 |
1.2.5 镍资源 | 第22-23页 |
1.3 现有废催化剂回收工艺研究现状 | 第23-26页 |
1.3.1 废催化剂常用的回收方法 | 第23-24页 |
1.3.2 SCR废催化剂中有价金属的分离和回收状况 | 第24-26页 |
1.4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内容 | 第26-28页 |
1.4.1 研究目的 | 第26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26-28页 |
第二章 实验方法 | 第28-34页 |
2.1 主要原料与试剂 | 第28-29页 |
2.1.1 SCR脱硝废催化剂 | 第28-29页 |
2.1.2 主要原料与化学试剂 | 第29页 |
2.2 废催化剂组成分析方法 | 第29-30页 |
2.2.1 热重分析 | 第29页 |
2.2.2 X-射线荧光分析(XRF) | 第29-30页 |
2.2.3 ICP | 第30页 |
2.3 SCR废催化剂中有价金属分离工艺流程 | 第30-32页 |
2.3.1 钠化焙烧-水浸工艺原理及流程 | 第30-31页 |
2.3.2 水浸-亚熔盐法处理SCR废催化剂 | 第31-32页 |
2.4 离子交换树脂分离回收酸性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工艺流程 | 第32-34页 |
2.4.1 化学沉淀法分离回收碱性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工艺流程 | 第32-34页 |
第三章 SCR废催化剂中有价金属浸出过程研究 | 第34-47页 |
3.1 钠化焙烧-水浸工艺研究 | 第34-39页 |
3.1.1 钠化焙烧-水浸工艺原理 | 第34-35页 |
3.1.2 SCR废催化剂的预处理过程条件的影响 | 第35-36页 |
3.1.3 钠化过程条件对金属浸出率的影响 | 第36-39页 |
3.2 水浸-亚融盐工艺研究 | 第39-46页 |
3.2.1 水浸过程原理及条件优化 | 第39-41页 |
3.2.2 亚熔盐过程原理及条件优化 | 第41-46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四章 酸、碱浸出液中有价组分回收工艺研究 | 第47-73页 |
4.1 离子交换树脂吸附回收金属离子过程研究 | 第47-48页 |
4.1.1 离子交换树脂处理废水的原理 | 第47-48页 |
4.2 离子交换树脂的预处理 | 第48-50页 |
4.2.1 对离子交换树脂的预处理原因以及注意事项 | 第48-49页 |
4.2.2 本研究离子交换树脂的预处理方法 | 第49-50页 |
4.3 离子交换树脂对金属离子吸附作用的评价方法 | 第50页 |
4.4 离子交换树脂对酸性浸出液的处理情况 | 第50-57页 |
4.4.1 酸性废液的成分分析 | 第50-51页 |
4.4.2 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对酸液的处理情况 | 第51-53页 |
4.4.3 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对酸液的处理情况 | 第53-55页 |
4.4.4 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对酸液的处理情况 | 第55-57页 |
4.5 利用不同离子交换树脂对钒、镍、铝离子进行分离 | 第57-58页 |
4.5.1 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去除酸液中的钒 | 第57页 |
4.5.2 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去除酸液中的镍 | 第57-58页 |
4.5.3 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去除酸液中的铝 | 第58页 |
4.6 离子交换树脂的再生和钒、镍、铝离子的脱附回收 | 第58-62页 |
4.6.1 再生液种类对树脂再生情况的影响 | 第58-60页 |
4.6.2 再生液浓度对树脂再生情况的影响 | 第60-61页 |
4.6.3 再生时间对树脂再生情况的影响 | 第61-62页 |
4.7 沉淀法分离回收碱液中有价金属离子 | 第62-72页 |
4.7.1 碱液的组成 | 第62页 |
4.7.2 钨钼钒铝在水溶液中的性质研究 | 第62-65页 |
4.7.3 碱性溶液中有价金属离子的分离和回收工艺研究 | 第65-72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9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