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地铁站内艺术作品与站内空间关系研究
致谢 | 第5-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1. 引言 | 第11-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2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4 研究对象 | 第12页 |
1.5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1.5.1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1.5.2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1.6 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5-18页 |
1.6.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6.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6页 |
1.6.3 论文框架 | 第16-17页 |
1.6.4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6.5 研究创新点 | 第17-18页 |
2. 地铁里常见的艺术作品类型与统计分析 | 第18-33页 |
2.1 艺术作品概念及分类 | 第18-19页 |
2.2 国内地铁站内艺术作品现状 | 第19-27页 |
2.2.1 北京地铁站内艺术作品分类统计与分析 | 第19-25页 |
2.2.2 上海地铁站内艺术作品现状 | 第25页 |
2.2.3 成都地铁站内艺术作品现状 | 第25-26页 |
2.2.4 南京地铁站内艺术作品现状 | 第26页 |
2.2.5 西安地铁站内艺术作品现状 | 第26-27页 |
2.3 国外地铁站内艺术作品现状 | 第27-31页 |
2.3.1 瑞典斯德哥尔摩地铁站 | 第27页 |
2.3.2 法国巴黎地铁站 | 第27-28页 |
2.3.3 英国伦敦地铁站 | 第28页 |
2.3.4 美国纽约地铁站 | 第28-29页 |
2.3.5 俄罗斯莫斯科地铁站 | 第29页 |
2.3.6 德国柏林地铁站 | 第29-30页 |
2.3.7 日本东京地铁站 | 第30页 |
2.3.8 葡萄牙里斯本地铁站 | 第30-31页 |
2.3.9 智利圣地亚哥地铁站 | 第31页 |
2.4 地铁站内艺术作品与乘客心理 | 第31-32页 |
2.5 小结 | 第32-33页 |
3. 地铁站内空间类型与乘客行为关系 | 第33-38页 |
3.1 地铁的相关概念 | 第33页 |
3.1.1 地铁的定义 | 第33页 |
3.1.2 地铁站的概念 | 第33页 |
3.2 地铁站内空间分类 | 第33-34页 |
3.3 地铁站内空间界面定义 | 第34页 |
3.4 地铁站内空间与空间界面 | 第34-35页 |
3.5 地铁站内空间与乘客行为关系 | 第35-37页 |
3.6 小结 | 第37-38页 |
4. 北京地铁站内艺术作品与站内空间关系 | 第38-60页 |
4.1 调查统计 | 第38-53页 |
4.2 数据分析 | 第53-59页 |
4.2.1 总体分析 | 第53页 |
4.2.2 地铁站内空间角度分析 | 第53-55页 |
4.2.3 艺术作品角度分析 | 第55-59页 |
4.3 小结 | 第59-60页 |
5. 北京地铁站内艺术作品评价体系构建 | 第60-72页 |
5.1 构建原则 | 第60-61页 |
5.1.1 全面性原则 | 第60页 |
5.1.2 针对性原则 | 第60页 |
5.1.3 系统性原则 | 第60页 |
5.1.5 科学性原则 | 第60-61页 |
5.1.6 可行性原则 | 第61页 |
5.1.7 稳定性与动态性结合原则 | 第61页 |
5.2 北京地铁站内艺术作品系统分析 | 第61-62页 |
5.2.1 艺术作品系统 | 第62页 |
5.2.2 地铁站内空间系统 | 第62页 |
5.3 地铁站内艺术作品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62-71页 |
5.3.1 评价指标体系确立的方法 | 第63页 |
5.3.2 评价系统的指标体系构建 | 第63-66页 |
5.3.3 指标体系权重的计算方法 | 第66-67页 |
5.3.4 指标体系权重的计算 | 第67-71页 |
5.4 小结 | 第71-72页 |
6. 总结 | 第72-74页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72页 |
6.2 研究中所面临的困难和不足之处 | 第72-74页 |
6.2.1 研究中所面临的困难 | 第73页 |
6.2.2 不足之处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6页 |
附录A | 第76-78页 |
附录B | 第78-80页 |
作者简历 | 第80-83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