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2-16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研究方法、内容与问题 | 第14-15页 |
1.2.1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2.2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2.3 研究问题 | 第15页 |
1.3 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第2章 环保产业与PPP模式概述 | 第16-23页 |
2.1 环保产业的内涵及发展现状 | 第16-18页 |
2.1.1 环保产业的定义 | 第16-17页 |
2.1.2 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现状 | 第17-18页 |
2.2 PPP模式的定义及发展现状 | 第18-20页 |
2.2.1 PPP模式的定义 | 第18-19页 |
2.2.2 我国PPP模式的发展现状 | 第19-20页 |
2.3 PPP模式与环保产业相互促进 | 第20-23页 |
2.3.1 我国环保产业与PPP项目结合呈现的特点 | 第20-21页 |
2.3.2 PPP模式开启环保产业新时代 | 第21-22页 |
2.3.3 环保产业丰富PPP模式内容 | 第22-23页 |
第3章 PPP模式下环保产业运行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23-30页 |
3.1 PPP模式下环保产业运行的现状 | 第23-26页 |
3.1.1 我国环保产业PPP项目的全国分布概况 | 第23-24页 |
3.1.2 政府发布环保产业PPP项目数量持续增多 | 第24-25页 |
3.1.3 PPP模式在环保产业的应用集中在水务项目 | 第25-26页 |
3.2 PPP模式下环保产业运行面临的问题 | 第26-30页 |
3.2.1 环保产业PPP项目中政府契约精神薄弱 | 第26-27页 |
3.2.2 社会资本在环保产业PPP项目中盈利困难 | 第27-28页 |
3.2.3 专业监管检测的第三方环保机构的缺乏 | 第28-29页 |
3.2.4 环保PPP项目的技术与设备落后 | 第29-30页 |
第4章 国内外PPP模式下环保产业运行的法律现状与启示 | 第30-36页 |
4.1 国外环保产业PPP项目的法律现状 | 第30-32页 |
4.1.1 国外环保产业PPP模式法律的形成 | 第30-31页 |
4.1.2 国外环保产业PPP模式法律的发展与现状 | 第31-32页 |
4.2 我国环保产业PPP项目的法律现状 | 第32-34页 |
4.2.1 环保PPP项目相关法律的不完善 | 第33-34页 |
4.2.2 环保PPP项目现行法律相矛盾 | 第34页 |
4.3 国外环保PPP相关法律带给我国的启示 | 第34-36页 |
4.3.1 完善环保PPP政府采购制度 | 第34-35页 |
4.3.2 健全环保PPP风险分担制度 | 第35-36页 |
4.3.3 建立环保PPP法律制度框架 | 第36页 |
第5章 PPP模式下环保产业运行的法律制度保障的完善 | 第36-46页 |
5.1 环保PPP项目监管制度的完善 | 第36-41页 |
5.1.1 设立专门的监管执法部门 | 第36-38页 |
5.1.2 简化环保PPP项目的审批监管程序 | 第38-39页 |
5.1.3 建立健全环保产业PPP项目第三方评估与监管制度 | 第39页 |
5.1.4 完善环保产业PPP项目的信息公开制度 | 第39-40页 |
5.1.5 成立环保各行业的行业协会监督环保PPP项目 | 第40-41页 |
5.2 环保PPP项目责任制度的完善 | 第41-43页 |
5.2.1 建立环保产业PPP项目事前风险评估制度 | 第41-42页 |
5.2.2 完善环保产业PPP项目风险分担制度 | 第42-43页 |
5.2.3 明确环保产业PPP项目公私部门的权利与责任 | 第43页 |
5.3 环保PPP项目投资回报制度的完善 | 第43-46页 |
5.3.1 完善环保PPP项目价格形成制度 | 第43-44页 |
5.3.2 完善环保PPP项目基于效益的付费制度 | 第44-45页 |
5.3.3 完善环保PPP项目政府支付保障制度 | 第45-46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6-48页 |
6.1 结论 | 第46-47页 |
6.2 展望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