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中国哲学论文--宋、元哲学(960~1368年)论文

程朱理学“信”观念研究

中文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第1章 导言第12-18页
    一、"信"观念的起源(含研究现状)第12-13页
    二、儒家"信"观念的发展第13-17页
    三、程朱理学"信"观念研究现状第17-18页
第2章 "以实"与"觉悟"——程颐、程颢兄弟对"信"观念的新发展第18-29页
    第一节 "以实之谓信"——二程"信"观念的基本内涵第18-22页
        一、"忠"、"诚"、"信"第18-20页
        二、"以实之谓信"第20-22页
    第二节 "觉悟便是信"——二程对于"自信"的强调第22-29页
        一、"学者要先会疑"第22-25页
        二、觉悟与自信第25-27页
        三、疑与信之矛盾第27-29页
第3章 "心"、"理"、"事",——朱子对"信"观念的整合第29-60页
    第一节 忠信第30-36页
        一、由浅入深的"忠信"教育第30-31页
        二、"心"、"理"与"事"——忠信的不同"地头"第31-34页
        三、"诚"与忠信第34-36页
    第二节 "信"与"义"第36-42页
        一、"忠"与"信"第36-38页
        二、"义"与"信"第38-42页
    第三节 五常之信第42-53页
        一、天理与五常——冲突的可能第42-46页
        二、五常与五行第46-53页
    第四节 致知与自信第53-60页
        一、注经与朱子"自信"观念的建立第53-56页
        二、不立态度、疑、信:朱子的三种态度第56-57页
        三、致知与自信第57-60页
第4章 "五常之信"与"忠信之信"——陈淳对"信"观念的两层划分第60-73页
    第一节 陈淳"信"观念的两个层次第60-63页
    第二节 "信"之体——"信"与"仁义礼智信"第63-68页
        一、五常与五行第63-64页
        二、五常之顺序第64-65页
        三、理解五常之角度第65-68页
    第三节 "信"之用——"信"与"忠"、"诚"、"义"范畴的互动第68-73页
        一、"忠"与"信"第68-70页
        二、"诚"与"信"第70-71页
        三、"义"与"信"第71-73页
第5章 结语第73-75页
参考文献第75-77页
致谢第77-78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戴震伦理思想研究--兼论戴震对休谟问题的回答
下一篇:孔子学说的重光--儒学视域中的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