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44页 |
1.1 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13-18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3-16页 |
1.1.2 选题目的 | 第16页 |
1.1.3 选题意义 | 第16-18页 |
1.2 选题的研究现状 | 第18-40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8-2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1-37页 |
1.2.3 现有研究的理论贡献与局限 | 第37-40页 |
1.3 本文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 第40-42页 |
1.3.1 本文研究方法 | 第40-41页 |
1.3.2 本文创新之处 | 第41-42页 |
1.4 论文框架 | 第42-44页 |
第2章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创立 | 第44-72页 |
2.1 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产生的时代契机 | 第44-47页 |
2.2 马克思对世界历史思想的探索历程 | 第47-54页 |
2.3 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产生的思想渊源 | 第54-61页 |
2.4 马克思对西方传统的世界历史思想的革命性变革 | 第61-72页 |
2.4.1 黑格尔的世界历史理论 | 第61-67页 |
2.4.2 马克思对黑格尔世界历史思想的批判发展 | 第67-72页 |
第3章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基本内容 | 第72-111页 |
3.1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基本问题 | 第72-79页 |
3.1.1 世界历史与民族历史的关系问题 | 第73-74页 |
3.1.2 人的发展和解放问题 | 第74-76页 |
3.1.3 世界历史理论与唯物史观的关系问题 | 第76-79页 |
3.2 马克思对世界历史的概念界定 | 第79-84页 |
3.2.1 两种世界历史概念 | 第79-80页 |
3.2.2 世界历史概念的逻辑规定 | 第80-82页 |
3.2.3 马克思世界历史概念的特征 | 第82-84页 |
3.3 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机制 | 第84-97页 |
3.3.1 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动力 | 第84-87页 |
3.3.2 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过程 | 第87-91页 |
3.3.3 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实质 | 第91-97页 |
3.4 世界历史发展的主要特征和最终趋势 | 第97-102页 |
3.4.1 世界历史发展的主要特征 | 第97-101页 |
3.4.2 世界历史发展的最终趋势:共产主义 | 第101-102页 |
3.5 马克思对东方国家迈向世界历史进程的分析 | 第102-111页 |
3.5.1 马克思对印度和中国问题的分析 | 第103-107页 |
3.5.2 马克思对俄国公社跨越卡夫丁峡谷的设想 | 第107-111页 |
第4章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历史命运 | 第111-134页 |
4.1 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 第111-123页 |
4.1.1 布哈林、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 | 第111-115页 |
4.1.2 毛泽东的世界历史思想 | 第115-118页 |
4.1.3 邓小平的世界历史思想 | 第118-120页 |
4.1.4 习近平的世界历史思想 | 第120-123页 |
4.2 后现代思想家对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批判与反思 | 第123-134页 |
4.2.1 哈耶克、波普尔对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批评 | 第123-126页 |
4.2.2 利奥塔对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批判 | 第126-129页 |
4.2.3 海德格尔对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评价 | 第129-131页 |
4.2.4 其他后现代理论家的评判 | 第131-134页 |
第5章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现时代人的发展 | 第134-153页 |
5.1 世界历史的形成和发展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 第134-138页 |
5.1.1 人从民族地域性存在转为世界历史性存在 | 第134-136页 |
5.1.2 世界历史性个人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关系 | 第136-138页 |
5.2 世界历史时代人的发展的矛盾 | 第138-148页 |
5.2.1 人的独立性与交往的普遍性 | 第139-141页 |
5.2.2 能力的异化和全面化 | 第141-143页 |
5.2.3 个性的均一化和多样化 | 第143-146页 |
5.2.4 观念的自觉化和抽象化 | 第146-148页 |
5.3 世界历史时代背景下人的发展的方法论指导 | 第148-153页 |
5.3.1 从整体的观点出发看待现时代人的发展 | 第148-149页 |
5.3.2 从历史、过程的观念出发看待现时代人的发展 | 第149-150页 |
5.3.3 从历史与价值相统一的角度看待现时代人的发展 | 第150-151页 |
5.3.4 从全球化的视野出发来看待现时代人的发展 | 第151-153页 |
第6章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世界历史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 第153-170页 |
6.1 从世界历史视野审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第153-161页 |
6.1.1 社会主义是中国走向世界历史、实现现代化的唯一途径 | 第153-155页 |
6.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世界社会主义的新贡献 | 第155-159页 |
6.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世界历史意义 | 第159-161页 |
6.2 世界历史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选择 | 第161-170页 |
6.2.1 正确认识并冷静处理与世界资本主义的关系 | 第161-163页 |
6.2.2 充分挖掘自身特色并利用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 | 第163-167页 |
6.2.3 树立以人为本的思维并实现人与社会同步发展 | 第167-170页 |
结语 | 第170-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172-187页 |
致谢 | 第187-188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188-1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