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0-14页 |
英文摘要 | 第14-18页 |
符号说明 | 第19-21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21-62页 |
1.1 GPR40 | 第21-43页 |
1.1.1 当前糖尿病治疗热门靶点简介 | 第21-24页 |
1.1.2 新型药物靶标GPR40及其药物研发 | 第24-42页 |
1.1.3 自由脂肪酸引起的脂毒性 | 第42页 |
1.1.4 TAK-875引起肝毒性的可能机制 | 第42-43页 |
1.2 MMP-9 | 第43-51页 |
1.2.1 基质金属蛋白酶简介 | 第44-45页 |
1.2.2 MMP-9与糖尿病伤口愈合 | 第45页 |
1.2.3 MMP-9的结构特征 | 第45-49页 |
1.2.4 MMP-9抑制剂 | 第49-51页 |
1.2.5 合成MMPIs的结构特征 | 第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62页 |
第二章 化合物的设计 | 第62-65页 |
2.1 GPR40激动剂 | 第62-63页 |
2.2 MMP-9抑制剂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5页 |
第三章 化学合成 | 第65-111页 |
3.1 GPR40激动剂的合成 | 第65-88页 |
3.1.1 合成路线 | 第65-68页 |
3.1.2 实验部分 | 第68-82页 |
3.1.3 化合物g10、g19、g24、g25、g26、g29和g30绝对构型的确定 | 第82-84页 |
3.1.4 化合物g10、g19、g24、g25、g26、g29和g30的立体构型与光学纯度 | 第84页 |
3.1.5 亚砜类似物与TAK-875的极性比较 | 第84-85页 |
3.1.6 亚砜类似物与TAK-875的水溶性比较 | 第85-88页 |
3.2 MMP-9抑制剂的合成 | 第88-110页 |
3.2.1 合成路线 | 第89-91页 |
3.2.2 实验部分 | 第91-105页 |
3.2.3 化合物na14、na15、nb14、nb15与na18、na19、nb18、nb19绝对构型的确定 | 第105-108页 |
3.2.4 产物构型与光学纯度 | 第108-110页 |
参考文献 | 第110-111页 |
第四章 目标化合物的生物活性评价 | 第111-124页 |
4.1 GPR40激动剂 | 第111-117页 |
4.1.1 g19、g24、g25和g26体外GPR40激动活性实验 | 第111-114页 |
4.1.2 g19、g24、g29和g30大鼠口服糖耐量试验 | 第114-115页 |
4.1.3 g19、g24、g25和g26大鼠体内药物代谢动力学实验 | 第115-116页 |
4.1.4 g19、g24、g25和g26对HL7702细胞凋亡的影响 | 第116-117页 |
4.1.5 g19、g24、g25和g26对糖尿病大鼠血生化指标的影响 | 第117页 |
4.2 MMP-9抑制剂 | 第117-122页 |
4.2.1 体外MMP-2和MMP-9抑制活性实验原理和方法 | 第117-118页 |
4.2.2 体外APN抑制活性实验原理和方法 | 第118-120页 |
4.2.3 体外HDACs抑制活性实验原理和方法 | 第120-122页 |
参考文献 | 第122-124页 |
第五章 目标化合物实验结果和讨论 | 第124-136页 |
5.1 GPR40激动剂 | 第124-131页 |
5.1.1 目标化合物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124-130页 |
5.1.2 小结 | 第130-131页 |
5.2 MMP-9抑制剂 | 第131-135页 |
5.2.1 目标化合物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131-134页 |
5.2.2 目标化合物分子对接研究 | 第134-135页 |
5.2.3 小结 | 第135页 |
参考文献 | 第135-136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36-141页 |
6.1 GPR40激动剂 | 第136-138页 |
6.1.1 总结 | 第136-137页 |
6.1.2 展望 | 第137-138页 |
6.2 MMP-9抑制剂 | 第138-141页 |
6.2.1 总结 | 第138-139页 |
6.2.2 展望 | 第139-141页 |
致谢 | 第141-14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专利 | 第142-143页 |
附录Ⅰ 化合物IR、1H NMR、13C NMR、MS、HRMS及HPLC图谱 | 第143-265页 |
附录Ⅱ 代表性SCI论文 | 第265-283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2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