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9-10页 |
| ABSTRACT | 第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2页 |
| 一、研究背景、问题与意义 | 第11-13页 |
| (一)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 (二) 研究问题与意义 | 第12-13页 |
| 二、主要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13-15页 |
| (一) 主要概念界定 | 第13-14页 |
| 1. 社区文化中心 | 第13-14页 |
| 2. 社会参与 | 第14页 |
| (二) 理论基础 | 第14-15页 |
| 三、相关文献综述 | 第15-19页 |
| (一) 政策文件 | 第15-17页 |
| 1. 参与主体 | 第15页 |
| 2. 参与形式 | 第15-16页 |
| 3. 参与水平 | 第16页 |
| 4. 政府引导参与 | 第16-17页 |
| (二) 学术文献 | 第17-19页 |
| 1. 参与主体 | 第17页 |
| 2. 参与形式 | 第17页 |
| 3. 参与水平 | 第17-18页 |
| 4. 参与类型 | 第18-19页 |
| 四、研究方法 | 第19-22页 |
| (一) 文献研究法 | 第19页 |
| (二) 实地研究法 | 第19-22页 |
| 1. 观察法 | 第19-20页 |
| 2. 访谈法 | 第20-22页 |
| 第二章 三地社区文化中心社会参与的状况与特点 | 第22-28页 |
| 一、社会参与类型 | 第22-26页 |
| (一) 服务过程中的个体参与 | 第22-23页 |
| (二) 服务过程中的社会参与 | 第23-25页 |
| (三) 服务过程中的公共参与 | 第25-26页 |
| 二、社会参与水平 | 第26-28页 |
| (一) 象征参与 | 第26页 |
| (二) 浅层参与 | 第26-27页 |
| (三) 深层参与 | 第27-28页 |
| 第三章 三地社区文化中心社会参与方面差异及相关因素分析 | 第28-38页 |
| 一、社会参与方面差异 | 第28-34页 |
| (一) 参与群体 | 第28-30页 |
| (二) 参与水平 | 第30-32页 |
| (三) 参与主动性 | 第32页 |
| (四) 参与持续性 | 第32-33页 |
| (五) 参与形式 | 第33-34页 |
| 二、相关因素分析 | 第34-38页 |
| (一) 公共文化服务主体的投入机制 | 第34-35页 |
| (二) 公共文化服务资金投入模式 | 第35-36页 |
| (三) 功能定位 | 第36页 |
| (四) 政府角色 | 第36-38页 |
| 第四章 社区文化中心社会参与建议对策研究 | 第38-42页 |
| 一、加强多元主体参与 | 第38页 |
| 二、通过公共购买扩大社会参与 | 第38-39页 |
| 三、准确定位参与群体,有效开展服务内容 | 第39-40页 |
| 四、改善政府行政管理、增强中心的自主运行 | 第40页 |
| 五、培育自下而上的社会参与力量 | 第40-42页 |
| 第五章 小结与讨论 | 第42-44页 |
| 一、小结 | 第42-43页 |
| 二、讨论 | 第43-44页 |
| 附录 | 第44-47页 |
| 一、访谈文本 | 第44-45页 |
| 二、访谈文本编号说明 | 第45-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 致谢 | 第49-50页 |
| 附件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