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1 课题背景、研究意义与目的 | 第12-13页 |
1.1.1 课题背景 | 第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1.3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1.2 碳足迹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2.1 碳足迹概念 | 第13-14页 |
1.2.2 碳足迹量化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4-16页 |
1.2.3 碳足迹优化与控制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3 碳足迹的空间维与时间维分析 | 第17页 |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体系结构 | 第17-18页 |
1.4.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4.2 论文体系结构 | 第18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8-20页 |
第2章 工位碳足迹统计过程控制应用研究 | 第20-30页 |
2.1 统计过程控制(SPC)概述 | 第20-21页 |
2.2 工位碳足迹SPC控制图的应用 | 第21-27页 |
2.2.1 控制图的概念 | 第21页 |
2.2.2 控制图的基本原理 | 第21-23页 |
2.2.3 工位碳足迹SPC控制图应用的两个阶段 | 第23-24页 |
2.2.4 工位碳足迹SPC控制图的判断准则 | 第24-27页 |
2.3 传统SPC控制图的局限性与解决方案 | 第27-2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3章 基于时间维的工位碳足迹监控方法 | 第30-48页 |
3.1 基于时间维的工位碳足迹核算模型 | 第31-34页 |
3.1.1 基于时间维的工位碳足迹系统边界 | 第31-32页 |
3.1.2 基于时间维的工位碳足迹核算方法 | 第32-34页 |
3.2 基于共轭贝叶斯的碳足迹统计过程控制模型 | 第34-41页 |
3.2.1 共轭贝叶斯概述 | 第35页 |
3.2.2 先验信息的选择 | 第35-36页 |
3.2.3 总体方差的共轭贝叶斯估计 | 第36-38页 |
3.2.4 总体均值的共轭贝叶斯估计 | 第38-41页 |
3.3 基于贝叶斯假设的碳足迹统计过程控制模型 | 第41-43页 |
3.3.1 贝叶斯假设概述 | 第41-42页 |
3.3.2 参数估计 | 第42-43页 |
3.4 两类碳足迹统计过程控制模型的应用分析 | 第43-4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4章 基于时间维的工位碳足迹监控实例 | 第48-63页 |
4.1 企业概况及表面贴装技术简介 | 第48-50页 |
4.2 丝网印刷工位碳足迹核算 | 第50-53页 |
4.3 基于共轭贝叶斯的丝网印刷工位碳足迹统计过程控制模型 | 第53-58页 |
4.3.1 分布参数的计算 | 第53-56页 |
4.3.2 控制图的建立与分析 | 第56-58页 |
4.4 基于贝叶斯假设的丝网印刷工位碳足迹统计过程控制模型 | 第58-61页 |
4.4.1 分布参数的计算 | 第59-60页 |
4.4.2 控制图的建立与分析 | 第60-61页 |
4.5 贝叶斯控制图的比较分析 | 第61-62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5章 工位碳足迹监控系统 | 第63-75页 |
5.1 需求分析 | 第63-64页 |
5.2 系统架构与开发、运行环境 | 第64页 |
5.3 系统的总体框架 | 第64-66页 |
5.4 系统详细设计 | 第66-74页 |
5.4.1 数据库设计 | 第66-67页 |
5.4.2 系统功能结构分析 | 第67-68页 |
5.4.3 系统主要功能分析 | 第68-74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5-77页 |
6.1 论文总结 | 第75-76页 |
6.2 不足与展望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0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