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14-15页 |
1 引言 | 第15-23页 |
1.1 概述 | 第15页 |
1.2 国内外基站同步技术的发展状况 | 第15-21页 |
1.2.1 国外基站同步技术的发展状况 | 第16-18页 |
1.2.2 国内基站同步技术的发展状况 | 第18-20页 |
1.2.3 基站同步技术的比较 | 第20-21页 |
1.3 论文的选题意义和结构 | 第21-22页 |
1.3.1 论文的选题意义 | 第21-22页 |
1.3.2 论文的结构 | 第22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2 TETRA数字集群基站同步方案的设计 | 第23-39页 |
2.1 TETRA数字集群系统的结构 | 第23-24页 |
2.2 TETRA数字集群基站子系统 | 第24-31页 |
2.2.1 TETRA数字集群基站子系统的组成 | 第24页 |
2.2.2 TETRA数字集群基站的工作过程 | 第24-31页 |
2.3 TETRA数字集群基站同步的功能 | 第31-33页 |
2.4 TETRA数字集群基站同步技术的选择 | 第33-35页 |
2.4.1 BSC与MSC之间同步技术的选择 | 第33-34页 |
2.4.2 BTS与BSC之间同步技术的选择 | 第34-35页 |
2.5 TETRA数字集群基站同步方式的选择 | 第35-36页 |
2.5.1 互同步方式 | 第35页 |
2.5.2 主从同步方式 | 第35-36页 |
2.6 TETRA数字集群基站同步误差抑制方法的设计 | 第36-37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3 TETRA数字集群基站同步性能的分析 | 第39-51页 |
3.1 概述 | 第39页 |
3.2 TETRA数字集群基站同步的仿真分析 | 第39-45页 |
3.2.1 仿真工具 | 第39页 |
3.2.2 TETRA数字集群基站同步的建模 | 第39-45页 |
3.3 各节点同步误差的测量 | 第45-46页 |
3.4 基站距离和基站数量对同步误差所造成影响的分析 | 第46-49页 |
3.4.1 基站距离对同步误差所造成影响的分析 | 第46-47页 |
3.4.2 基站数量对同步误差所造成影响的分析 | 第47-4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4 TETRA数字集群基站同步技术的实现 | 第51-65页 |
4.1 开发环境 | 第51页 |
4.2 TETRA数字集群基站同步模块的结构 | 第51-52页 |
4.3 BSC与MSC之间同步技术的实现 | 第52-57页 |
4.3.1 MSC侧主时钟的实现 | 第52-54页 |
4.3.2 交换机侧边界时钟的实现 | 第54-55页 |
4.3.3 BSC侧从时钟的实现 | 第55-57页 |
4.4 BTS与BSC之间同步的实现 | 第57-61页 |
4.4.1 GPS授时 | 第57-59页 |
4.4.2 1588协议授时 | 第59-60页 |
4.4.3 其他方式授时 | 第60-61页 |
4.5 帧号、时隙号的计算 | 第61-62页 |
4.6 利用同步系统校准恒温晶振 | 第62-63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5 TETRA数字集群基站同步性能的测试 | 第65-77页 |
5.1 测试方法 | 第65-66页 |
5.1.1 TETRA数字集群基站同步功能的测试方法 | 第65-66页 |
5.1.2 TETRA数字集群基站同步精度的测试方法 | 第66页 |
5.2 测试内容 | 第66-67页 |
5.2.1 TETRA数字集群基站同步功能的测试内容 | 第66-67页 |
5.2.2 TETRA数字集群基站同步精度的测试内容 | 第67页 |
5.3 测试例的设计 | 第67-76页 |
5.3.1 半双工单呼的越区切换测试 | 第67-70页 |
5.3.2 全双工单呼的越区切换测试 | 第70-72页 |
5.3.3 组呼的越区切换测试 | 第72-74页 |
5.3.4 基站同步精度的测试 | 第74-7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6 结论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1-83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