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9页 |
1.1 锂离子电池(LIBs) | 第9-12页 |
1.1.1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 | 第9-10页 |
1.1.2 锂离子电池的原理 | 第10-11页 |
1.1.3 聚合物锂离子电池 | 第11-12页 |
1.2 聚合物电解质 | 第12-19页 |
1.2.1 聚合物电解质的分类与发展 | 第12-15页 |
1.2.2 聚合物-锂盐的相结构 | 第15-18页 |
1.2.3 聚合物电解质的离子导电模型 | 第18-19页 |
1.3 聚乙二醇/聚氧化乙烯固态聚合物电解质 | 第19-28页 |
1.3.1 聚乙二醇/聚氧化乙烯的选择 | 第19-22页 |
1.3.2 聚乙二醇改性 | 第22-28页 |
1.4 本文创新点、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28-29页 |
第二章 聚乙二醇(PEG)基共聚物的合成 | 第29-42页 |
2.1 前言 | 第29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9-37页 |
2.2.1 主要原料 | 第29-30页 |
2.2.2 实验步骤 | 第30-36页 |
2.2.3 测试与表征 | 第36-37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7-40页 |
2.3.1 聚合合成表征 | 第37-40页 |
2.3.2 聚合物热稳定表征 | 第4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三章 聚乙二醇(PEG)基共聚物受限结晶与熔融行为 | 第42-60页 |
3.1 前言 | 第42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2-44页 |
3.2.1 质量溶胀比(SW)测量 | 第42页 |
3.2.2 示差扫描量热法(DSC) | 第42-43页 |
3.2.3 偏光显微镜(POM)观察 | 第43页 |
3.2.4 广角/小角X-射线衍射(WAXS/SAXS) | 第43-44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4-59页 |
3.3.1 结晶临界点 | 第44-52页 |
3.3.2 交联度对结晶行为的影响 | 第52-55页 |
3.3.3 侧链分子量、主链分子量对结晶行为的影响 | 第55-5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四章 聚乙二醇(PEG)基共聚物的电化学性能 | 第60-73页 |
4.1 前言 | 第60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60-62页 |
4.2.1 电解质样品制备 | 第60-61页 |
4.2.2 电化学阻抗(EIS)的测定 | 第61页 |
4.2.3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 第61页 |
4.2.4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 第61页 |
4.2.5 力学性能测试 | 第61-62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62-71页 |
4.3.1 交流阻抗谱(AC Impendence)等效电路的拟合 | 第62-64页 |
4.3.2 交联度对电导率的影响 | 第64页 |
4.3.3 侧链分子量、主链分子量对电导率的影响 | 第64-68页 |
4.3.4 结晶对电导率的影响 | 第68页 |
4.3.5 无机粒子路易斯酸(B_2O_3)对电导率的影响 | 第68-69页 |
4.3.6 聚合物的形态和拉伸强度 | 第69-7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第五章 全文总结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1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