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输配电工程、电力网及电力系统论文--输配电技术论文--电力网论文

风光储及电动汽车一体化微电网动态特性研究

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页
主要符号表第16-17页
1 绪论第17-22页
    1.1 引言第17-18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8-21页
        1.2.1 微电网研究现状第18-19页
        1.2.2 电动汽车研究现状第19-20页
        1.2.3 微电网及电动汽车一体化研究现状第20-21页
    1.3 本文主要内容第21-22页
2 微电网及电动汽车的特性和原理第22-40页
    2.1 微电网及电动汽车的结构第22-25页
        2.1.1 微电网的结构第22-24页
        2.1.2 电动汽车接入技术第24-25页
    2.2 微电网中的电源第25-36页
        2.2.1 永磁直驱风力发电系统第25-29页
        2.2.2 光伏发电系统第29-31页
        2.2.3 电池储能系统第31-36页
    2.3 电动汽车充电原理及特性第36-39页
        2.3.1 电动汽车充电原理及特性第36-37页
        2.3.2 电动汽车充电机结构第37-39页
    2.4 本章小结第39-40页
3 微电网及电动汽车一体化运行控制策略第40-48页
    3.1 微电网运行控制策略第40-44页
        3.1.1 主从控制第40-42页
        3.1.2 对等控制第42-44页
    3.2 微电网中换流器控制策略第44-47页
        3.2.1 恒功率控制第44-45页
        3.2.2 恒压恒频控制第45-46页
        3.2.3 下垂(droop)控制第46-47页
    3.3 本章小结第47-48页
4 电动汽车并离网建模仿真分析第48-58页
    4.1 微电网稳态运行第48-52页
        4.1.1 微电网仿真模型第48-51页
        4.1.2 微电网稳态运行仿真分析第51-52页
    4.2 微电网接入电动汽车动态特性分析第52-56页
        4.2.1 电动汽车仿真模型搭建第52-53页
        4.2.2 电动汽车并离网稳定性分析第53-55页
        4.2.3 电动汽车并离网电能质量分析第55-56页
    4.3 本章小结第56-58页
5 结论与展望第58-60页
    5.1 结论第58-59页
    5.2 展望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第65-66页
致谢第66-67页
作者简介第67-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马克思恩格斯家庭观的中国化研究
下一篇:交直流混合配电系统仿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