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各种防治方法论文--生物防治论文

Corallococcus sp.EGB来源的糖苷水解酶的鉴定及其生物学功能研究

摘要第11-14页
ABSTRACT第14-16页
符号与缩略语说明第17-18页
前言第18-19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9-45页
    1 粘细菌简介第19-20页
        1.1 粘细菌的发现第19页
        1.2 粘细菌的分类第19-20页
    2 粘细菌的应用第20-25页
        2.1 粘细菌的次级代谢产物第21-22页
        2.2 粘细菌抗病原真菌方面的应用第22-25页
    3 粘细菌的发育机制研究第25-30页
        3.1 粘细菌子实体的形成第25-27页
        3.2 粘细菌发育信号分子第27-29页
        3.3 Oar蛋白第29-30页
    4 粘细菌对复杂化合物的利用第30-33页
        4.1 粘细菌对纤维素的利用第30-31页
        4.2 粘细菌对淀粉的利用第31-33页
    5 本研究的意义第33-34页
    参考文献第34-45页
第二章 广谱抗真菌粘细菌EGB的鉴定及其抗真菌性质的研究第45-75页
    第一节 广谱抗真菌粘细菌EGB的鉴定第45-53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5-49页
            1.1 菌株与培养基第45-46页
            1.2 供试菌株的培养第46页
            1.3 菌株EGB抗菌谱第46页
            1.4 粘细菌EGB的初步鉴定第46-49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9-53页
            2.1 菌株EGB抗菌谱第49-50页
            2.2 菌株EGB的初步鉴定第50-51页
            2.3 菌株EGB系统发育地位的确定第51-53页
    第二节 Corallococcus sp. EGB抗植物病原真菌的研究第53-64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3-56页
            1.1 菌株和培养条件第53页
            1.2 Corallococcus sp. EGB抗植物病原真菌生防试验第53-55页
            1.3 Corallococcus sp. EGB抗植物病原真菌机理初步研究第55-56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6-64页
            2.1 Corallococcus sp. EGB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第56-60页
            2.2 Corallococcus sp. EGB对稻瘟病的防治效果第60-61页
            2.3 Corallococcus sp. EGB抗植物病原真菌机理初步研究第61-64页
    第三节 Corallococcus sp.EGB抗病机制的研究第64-70页
        1 材料与方法第64-65页
            1.1 试剂与仪器第64页
            1.2 Corallococcus sp. EGB胞外上清酶液底物谱分析第64页
            1.3 水解酵母细胞壁电镜观察第64页
            1.4 酵母细胞壁水解产物分析第64-65页
        2 结果与分析第65-70页
            2.1 Corallococcus sp. EGB胞外上清酶液底物谱分析第65-66页
            2.2 水解酵母细胞壁电镜观察第66-67页
            2.3 酵母细胞壁水解产物分析第67-69页
            2.4 酵母细胞壁水解模型第69-70页
    本章讨论第70-71页
    本章小节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75页
第三章 Corallococcus sp.EGB来源的β-1,6-葡聚糖酶GluM的分离纯化及功能验证第75-103页
    第一节 Corallococcus sp.EGB菌株粗酶液特性研究第75-79页
        1 材料与方法第75-77页
            1.1 材料与仪器第75-76页
            1.2 菌株EGB的粗酶液的制备第76页
            1.3 葡聚糖酶的酶活力测定第76页
            1.4 蛋白含量的测定第76页
            1.5 pH对葡聚糖酶活性的影响第76页
            1.6 温度对葡聚糖酶活性的影响第76页
            1.7 化学试剂对葡聚糖酶活性的影响第76-77页
        2 结果与分析第77-79页
            2.1 pH对葡聚糖酶活性的影响第77页
            2.2 温度对葡聚糖酶活性的影响第77-78页
            2.3 金属离子和有机试剂对葡聚糖酶活性的影响第78-79页
    第二节 Corallcoccus sp. EGB来源的β-1,6-葡聚糖酶GluM的分离纯化第79-88页
        1 材料与方法第79-81页
            1.1 材料第79页
            1.2 酶活测定第79页
            1.3 蛋白含量的测定第79页
            1.4 硫酸铵分级沉淀第79页
            1.5 底物吸附第79页
            1.6 葡聚糖酶解吸附第79-80页
            1.7 SDS-PAGE电泳及酶谱分析第80页
            1.8 温度和pH对纯化β-1,6-葡聚糖酶pGluM活性的影响第80页
            1.9 纯化β-1,6-葡聚糖酶pGluM底物谱分析第80页
            1.10 纯化β-1,6-葡聚糖酶pGluM对β-1,6-葡聚糖水解产物分析第80页
            1.11 纯化β-1,6-葡聚糖酶pGluM对稻瘟菌菌丝及孢子的处理实验第80-81页
        2 结果与分析第81-88页
            2.1 葡聚糖酶硫酸铵分级沉淀第81页
            2.2 β-1,6葡聚糖酶的分离纯化第81-83页
            2.3 温度和pH对纯化β-1,6-葡聚糖酶pGluM的影响第83-84页
            2.4 纯化β-1,6 葡聚糖酶pGluM底物谱分析第84页
            2.5 纯化β-1,6-葡聚糖酶pGluM水解产物分析第84-85页
            2.6 纯化β-1,6-葡聚糖酶pGluM处理稻瘟菌菌丝及孢子实验第85-88页
    第三节 β-1,6葡聚糖酶gluM基因克隆及功能验证第88-97页
        1 材料与方法第88-92页
            1.1 菌株和质粒第88页
            1.2 菌株培养条件第88-89页
            1.3 β-1,6-葡聚糖酶pGluM肽指纹图谱鉴定第89页
            1.4 PCR扩增gluM使用的引物第89-90页
            1.5 gluM基因的PCR扩增第90页
            1.6 表达载体的构建第90页
            1.7 重组酶的活性验证第90-91页
            1.8 重组酶批量发酵表达第91页
            1.9 重组表达β-1,6-葡聚糖酶rGluM功能验证第91-92页
            1.10 β-1,6-葡聚糖酶GluM活性区域分析第92页
            1.11 序列分析软件、在线分析网址第92页
        2 结果与分析第92-97页
            2.1 gluM基因的PCR扩增第92页
            2.2 GluM蛋白序列分析第92-94页
            2.3 重组酶的活性验证第94-95页
            2.4 重组表达β-1,6-葡聚糖酶rGluM对稻瘟菌孢子萌发的影响第95-97页
            2.5 β-1,6-葡聚糖酶GluM活性区域分析第97页
    本章讨论第97-99页
    本章小结第99-100页
    参考文献第100-103页
第四章 Oar蛋白在粘细菌发育功能中的研究第103-133页
    第一节 Oar在粘细菌发育过程中的表型分析第103-117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03-108页
            1.1 材料第103-106页
            1.2 质粒构建第106页
            1.3 粘细菌M.xanthus电转化第106-107页
            1.4 基因敲除对菌株基本发育过程的影响第107-108页
            1.5 Oar蛋白序列分析第108页
        2 结果与分析第108-117页
            2.1 Oar蛋白序列分析第108-109页
            2.2 基因敲除质粒的构建第109-110页
            2.3 基因敲除菌株的构建第110-111页
            2.4 缺陷菌株运动性分析第111-113页
            2.5 缺陷菌株子实体形成情况分析第113-115页
            2.6 缺陷菌株捕食行为分析第115-117页
    第二节 Oar在粘细菌发育过程中的功能分析第117-126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17-119页
            1.1 材料第117页
            1.2 Oar基因的PCR扩增第117页
            1.3 Oar蛋白β-1,6葡聚糖酶活性分析第117页
            1.4 Oar蛋白的细胞定位第117页
            1.5 Oar蛋白通道运输功能分析第117-118页
            1.6 oar基因缺陷菌株和DK1622菌株胞外组分活性分析第118页
            1.7 DK1622菌株胞外活性组分分子量的确定第118页
            1.8 DK1622菌株胞外活性组分来源的初步判断第118-119页
            1.9 Oar蛋白参与粘细菌发育过程的初步分析第119页
        2 结果与分析第119-126页
            2.1 Oar蛋白β-1,6葡聚糖酶活性分析第119-120页
            2.2 Oar蛋白细胞定位第120页
            2.3 Oar蛋白通道运输功能分析第120-122页
            2.4 oar基因缺陷菌株和DK1622菌株胞外组分活性差异性分析第122-123页
            2.5 DK1622菌株胞外活性物质分子量的确定第123-124页
            2.6 DK1622菌株胞外活性组分来源的初步判断第124-126页
            2.7 Oar蛋白参与粘细菌发育过程的初步分析第126页
    本章讨论第126-128页
    本章小结第128-129页
    参考文献第129-133页
第五章 Corallococcus sp.EGB来源α-1,4淀粉酶AmyM的分离纯化及特性研究第133-167页
    第一节 Corallococcus sp.EGB菌株粗酶液水解淀粉特性研究第133-137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33-135页
            1.1 材料与仪器第133-134页
            1.2 粗酶液的制备第134页
            1.3 淀粉酶的酶活力测定第134页
            1.4 蛋白含量的测定第134页
            1.5 pH对粗酶液水解淀粉的影响第134页
            1.6 温度对粗酶液水解淀粉的影响第134页
            1.7 金属离子对粗酶液水解淀粉的影响第134-135页
        2 结果与分析第135-137页
            2.1 pH对粗酶液水解淀粉的影响第135页
            2.2 温度对粗酶液水解淀粉的影响第135-136页
            2.3 金属离子对粗酶液水解淀粉的影响第136-137页
    第二节 Corallcoccus sp.EGB来源α-1,4淀粉酶AmyM的分离纯化第137-142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37-138页
            1.1 材料第137页
            1.2 淀粉酶的酶活力测定第137页
            1.3 蛋白含量的测定第137页
            1.4 硫酸铵分级沉淀第137页
            1.5 糖原-淀粉酶复合物的形成第137页
            1.6 淀粉酶的解吸附第137-138页
            1.7 SDS-PAGE电泳及酶谱分析第138页
            1.8 纯化淀粉酶对淀粉水解产物分析第138页
        2 结果与分析第138-142页
            2.1 淀粉酶硫酸铵分级沉淀第138-139页
            2.2 淀粉酶的分离纯化第139-141页
            2.3 纯化淀粉酶对淀粉水解产物分析第141-142页
    第三节 Corallcoccus sp. EGB来源α-1,4淀粉酶AmyM基因克隆及酶学性质研究第142-159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42-147页
            1.1 菌株和质粒第142页
            1.2 培养基与试剂第142页
            1.3 肽指纹图谱鉴定第142-143页
            1.4 PCR扩增amyM使用的引物第143页
            1.5 amyM基因的PCR扩增第143页
            1.6 序列分析软件、在线分析网址第143-144页
            1.7 表达载体的构建第144页
            1.8 表达菌株的构建第144页
            1.9 重组α-淀粉酶rAmyM的诱导表达第144-145页
            1.10 重组α-淀粉酶rAmyM的纯化第145页
            1.11 重组α-淀粉酶rAmyM酶学特性的研究第145-147页
            1.12 重组酶rAmyM对淀粉水解的应用性研究第147页
        2 结果与分析第147-159页
            2.1 amyM基因的PCR扩增第147页
            2.2 α-淀粉酶AmyM氨基酸序列分析第147-149页
            2.3 重组淀粉酶rAmyM的纯化第149-150页
            2.4 温度和pH对淀粉酶rAmyM的影响第150-151页
            2.5 金属离子和常用化合物对淀粉酶rAmyM活性的影响第151-153页
            2.6 盐浓度对淀粉酶rAmyM活性及稳定性的影响第153-154页
            2.7 重组酶rAmyM的底物特异性第154-157页
            2.8 重组酶rAmyM的米氏常数(K_m)和最大反应速率(V_(max))第157-158页
            2.9 重组酶rAmyM对淀粉水解的应用性研究第158-159页
    本章讨论第159-161页
    本章小结第161-162页
    参考文献第162-167页
全文总结第167-169页
主要创新点第169-171页
下一步工作设想第171-173页
附录第173-177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177-179页
致谢第179页

论文共1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3-苯氧基苯甲酸微生物分解代谢的调控机理研究
下一篇:病毒和磁场对稻飞虱发育、生殖及行为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