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7-19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7-8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8-14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及框架 | 第14-18页 |
第四节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8页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第二章 信用风险概论 | 第19-25页 |
第一节 信用风险相关理论 | 第19-22页 |
第二节 我国现阶段信用风险度量和管理现状 | 第22-23页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23-25页 |
第三章 信用风险度量模型评述及适用性分析 | 第25-49页 |
第一节 传统信用风险度量方法及适用性分析 | 第25-32页 |
第二节 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模型及其适用性分析 | 第32-47页 |
第三节 各种信用风险模型对比及实证模型选择 | 第47-48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四章 基于信息熵和Logistic回归模型实证分析 | 第49-74页 |
第一节 样本选取 | 第49-50页 |
第二节 初始财务指标选取 | 第50-51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第51-55页 |
第四节 基于信息熵和因子分析的预测指标体系构建 | 第55-63页 |
第五节 Logistic回归模型构建、实证及检验 | 第63-68页 |
第六节 Fisher多元判别模型实证分析 | 第68-72页 |
第七节 Logistic回归模型与Fisher多元判别模型对比分析 | 第72-73页 |
第八节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五章 结论和政策建议 | 第74-79页 |
第一节 总结和展望 | 第74-76页 |
第二节 建立有效信用风险评估体系的政策建议 | 第76-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2页 |
附录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