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9页 |
1.1 研究的背景 | 第8-9页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1.2.1 研究的目的 | 第9页 |
1.2.2 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1.3 研究内容、创新和不足 | 第10-12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1.3.2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1-12页 |
1.3.3 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12页 |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2-19页 |
1.4.1 金融发展中政府行为的理论研究 | 第12-14页 |
1.4.2 我国农村金融改革中的政府行为研究 | 第14-15页 |
1.4.3 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发展的相关研究 | 第15-18页 |
1.4.4 文献述评 | 第18-19页 |
第二章 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历程回顾和经验总结 | 第19-27页 |
2.1 存量式改革背景下农村商业性金融的改革 | 第19-20页 |
2.2 存量式改革背景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改革 | 第20-22页 |
2.2.1 农村信用社 | 第20-21页 |
2.2.2 农村合作基金会 | 第21-22页 |
2.3 存量式改革背景下农村政策性金融改革 | 第22页 |
2.4 增量式改革背景下新型农村金融组织的兴起与发展 | 第22-24页 |
2.5 农村金融改革的经验小结 | 第24-27页 |
2.5.1 政府干预农村金融改革的必要性 | 第24页 |
2.5.2 农村金融改革中政府干预过度引发的问题 | 第24-27页 |
第三章 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发展中的政策支持 | 第27-38页 |
3.1 中央政策指导 | 第27-29页 |
3.2 推动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发展的具体政策 | 第29-34页 |
3.2.1 新型农村金融组织监管政策比较 | 第29-33页 |
3.2.2 新型农村金融组织的财税优惠政策 | 第33-34页 |
3.3 我国新型农村金融组织的政府行为分析 | 第34-38页 |
3.3.1 政府行为的干预有利于新型农村金融组织成长初期的快速发展 | 第35页 |
3.3.2 当前政府行为存在的问题 | 第35-38页 |
第四章 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发展中政府行为的实证分析:基于涟源市小额贷款公司的实地调研 | 第38-46页 |
4.1 涟源市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背景 | 第38-39页 |
4.2 涟源市的政策规章和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情况 | 第39-40页 |
4.2.1 政府规章制度 | 第39页 |
4.2.2 小额贷款公司运营情况 | 第39-40页 |
4.3 当前政府行为对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影响分析 | 第40-46页 |
4.3.1 政府行为对涟源市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积极效果 | 第41页 |
4.3.2 涟源市小额贷款公司发展中出现偏离政府预期的情况分析 | 第41-46页 |
第五章 规范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发展中政府行为的基本思路 | 第46-51页 |
5.1 基于新型农村金融组织的比较优势定位政府行为 | 第46-48页 |
5.1.1 引导村镇银行扎根社区、服务社区 | 第47页 |
5.1.2 强化小额贷款公司、贷款公司扶持农户和小微企业 | 第47-48页 |
5.1.3 以农村资金互助社为契机重构合作金融体系 | 第48页 |
5.2 定位原则:注重财务绩效与社会绩效的协调发展 | 第48-49页 |
5.3 核心目标:完善金融体系,实现普惠金融 | 第49-51页 |
第六章 规范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发展中政府行为的对策与建议 | 第51-55页 |
6.1 转变监管理念,高效配置资源 | 第51页 |
6.2 明确监管主体,强化统一监管 | 第51-52页 |
6.3 优化政策环境,落实财税扶持 | 第52-53页 |
6.4 搭建征信平台,推动征信共享 | 第53页 |
6.5 开展绩效管理,实现普惠金融 | 第53-55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作者简介及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