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22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8页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5-18页 |
1.3.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18页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8-19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8-19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1.5 论文创新之处 | 第19-22页 |
1.5.1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9-20页 |
1.5.2 论文的难点与不足 | 第20-22页 |
第二章 动物疫情危机中地方政府防控效率理论基础 | 第22-30页 |
2.1 动物疫情与动物疫情公共危机 | 第22-24页 |
2.1.1 动物疫情的定义与分类 | 第22-23页 |
2.1.2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的内涵 | 第23-24页 |
2.1.3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的基本特征 | 第24页 |
2.2 地方政府危机管理概述 | 第24-28页 |
2.2.1 政府危机管理的内涵 | 第24-25页 |
2.2.2 地方政府的概念界定 | 第25-27页 |
2.2.3 地方政府在动物疫情危机管理中的原则 | 第27-28页 |
2.3 动物疫情危机中地方政府防控效率 | 第28-30页 |
2.3.1 效率的定义和内涵 | 第28页 |
2.3.2 动物疫情危机地方政府防控效率 | 第28-29页 |
2.3.3 防控效率的测度方法 | 第29-30页 |
第三章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中地方政府防控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30-40页 |
3.1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地方政府防控效率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 | 第30-32页 |
3.1.1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效率评价的目的 | 第30页 |
3.1.2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演化的机理 | 第30-32页 |
3.1.3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建构原则 | 第32页 |
3.2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地方防控效率指标体系构建的方法和思路 | 第32-35页 |
3.2.1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地方政府防控效率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方法 | 第32-34页 |
3.2.2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地方政府防控效率指标体系构建的思路 | 第34-35页 |
3.3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地方政府防控效率指标体系的主要内容 | 第35-38页 |
3.3.1 地方政府预防动物疫情公共危机指标体系的构成 | 第35-36页 |
3.3.2 地方政府应对动物疫情公共危机指标体系的构成 | 第36页 |
3.3.3 地方政府善后动物疫情公共危机指标体系的构成 | 第36-38页 |
3.4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地方政府防控效率指标体系的实证分析 | 第38-40页 |
3.4.1 动物疫情危机下地方政府防控效率指标体系效度检测 | 第38-39页 |
3.4.2 动物疫情危机下地方政府防控效率评价指标体系信度检测 | 第39-40页 |
第四章 基于DEA的动物疫情公共危机中地方政府防控效率评价 | 第40-52页 |
4.1 DEA的理论模型 | 第40-43页 |
4.1.1 CCR模型的基本思路 | 第40-42页 |
4.1.2 BCC模型的基本思路 | 第42-43页 |
4.2 评价动物疫情公共危机中地方政府防控效率的变量选择及描述 | 第43-46页 |
4.2.1 决策单元的划分 | 第43页 |
4.2.2 投入产出变量的选择 | 第43-45页 |
4.2.3 指标描述 | 第45-46页 |
4.3 DEA模型系数测算及解释 | 第46-52页 |
4.3.1 测算结果 | 第46-47页 |
4.3.2 结果解释 | 第47-52页 |
第五章 基于TOBIT的动物疫情公共危机中地方政府防控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52-58页 |
5.1 TOBIT模型的基本原理 | 第52-53页 |
5.2 评价动物疫情公共危机中地方政府防控效率影响因素的变量选择及描述 | 第53-55页 |
5.2.1 指标选择 | 第53页 |
5.2.2 指标描述 | 第53-54页 |
5.2.3 指标描述统计 | 第54-55页 |
5.3 TOBIT模型测算结果及解释 | 第55-58页 |
第六章 改善动物疫情公共危机中地方政府防控效率的对策 | 第58-64页 |
6.1 建立系统化的动物疫情危机防控法律体系 | 第58-59页 |
6.2 建立开放型的动物疫情危机防控体制框架 | 第59-60页 |
6.3 创新科技,构建有机性的动物疫情防控科技支撑 | 第60-62页 |
6.4 重视投入,建立稳定性的动物疫情防控条件保障 | 第62-64页 |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 | 第64-66页 |
7.1 全文总结 | 第64-65页 |
7.2 研究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作者简历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