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行政调解研究综述 | 第9-13页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第9-11页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1.3 研究的内容、方法与创新之处 | 第13-16页 |
1.3.1 研究的内容 | 第13页 |
1.3.2 研究的方法 | 第13-14页 |
1.3.3 论文的主要创新之处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农村纠纷行政调解的理论基础 | 第16-26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6-18页 |
2.1.1 农村纠纷 | 第16页 |
2.1.2 行政调解 | 第16-17页 |
2.1.3 效率 | 第17-18页 |
2.2 DEA-TOBIT理论模型 | 第18-21页 |
2.2.1 DEA模型 | 第18-20页 |
2.2.2 TOBIT模型 | 第20-21页 |
2.3 农村纠纷行政调解的基本特征与必要性分析 | 第21-26页 |
2.3.1 农村纠纷行政调解的基本特征 | 第21-23页 |
2.3.2 农村纠纷行政调解的必要性分析 | 第23-26页 |
第三章 我国农村纠纷行政调解的意义与优势 | 第26-30页 |
3.1 我国农村纠纷行政调解的意义 | 第26-28页 |
3.1.1 有助于将农村纠纷化解在基层,构建和谐社会 | 第26-27页 |
3.1.2 有助于转变政府行为方式,塑造服务型政府 | 第27页 |
3.1.3 有助于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促进法治社会建设 | 第27-28页 |
3.2 行政调解在调解农村纠纷中的优势 | 第28-30页 |
第四章 基于DEA-TOBIT的农村纠纷行政调解效率实证分析 | 第30-48页 |
4.1 技术路线、变量选取与说明 | 第30-33页 |
4.1.1 技术路线 | 第30-31页 |
4.1.2 农村纠纷行政调解效率的投入产出指标的选取和定义 | 第31-32页 |
4.1.3 Tobit模型中的变量选取与说明 | 第32-33页 |
4.2 农村纠纷行政调解效率的DEA模型分析 | 第33-39页 |
4.2.1 各乡镇DEA效率分析 | 第36-37页 |
4.2.2 DEA有效乡镇的评价 | 第37-38页 |
4.2.3 非DEA有效乡镇投入松弛变量分析 | 第38-39页 |
4.3 农村纠纷行政调解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9-42页 |
4.4 实证结果的进一步分析 | 第42-46页 |
4.4.1 行政调解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制约了行政调解效率的提高 | 第42-43页 |
4.4.2 基层行政机关调解人员较少且素质参差不齐 | 第43-45页 |
4.4.3 行政调解协议的效力缺失会使行政调解的效率降低 | 第45-4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五章 提高我国农村纠纷行政调解效率的政策建议 | 第48-54页 |
5.1 构建统一的、专门的行政调解机构 | 第48-49页 |
5.2 强化培训,不断提高行政调解人员的综合素质 | 第49-50页 |
5.3 加大对乡镇机关行政调解工作的经费投入 | 第50-51页 |
5.4 加强与司法诉讼的衔接,赋予行政调解协议强制执行力 | 第51-52页 |
5.5 明确责任,建立考核机制 | 第52-54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附录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作者简介 | 第63页 |
硕士硏究生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