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中文文摘 | 第6-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7页 |
1.1 品德心理发展的研究 | 第11-16页 |
1.1.1 品德的概念 | 第11-12页 |
1.1.2 品德心理的研究 | 第12-16页 |
1.2 道德推理 | 第16-24页 |
1.2.1 道德推理概念 | 第16-17页 |
1.2.2 道德推理的测量工具 | 第17-19页 |
1.2.3 中小学生道德推理的进展 | 第19-22页 |
1.2.4 道德推理的影响因素 | 第22-24页 |
1.3 以往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 第24-25页 |
1.4 研究目的 | 第25-26页 |
1.5 研究意义 | 第26-27页 |
1.5.1 理论意义 | 第26页 |
1.5.2 实践意义 | 第26-27页 |
第二章 研究的构想和研究设计 | 第27-35页 |
2.1 研究目的 | 第27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27-28页 |
2.3 访谈工具 | 第28-30页 |
2.3.1 访谈大纲 | 第28-30页 |
2.3.2 研究者 | 第30页 |
2.3.3 其他 | 第30页 |
2.4 研究程序 | 第30-35页 |
2.4.1 准备阶段 | 第30-31页 |
2.4.2 资料收集阶段 | 第31-32页 |
2.4.3 资料整理与分析阶段 | 第32-35页 |
第三章 中小学生道德推理发展特点质性分析结果 | 第35-85页 |
3.1 孕妇摔倒事件 | 第35-44页 |
3.1.1 五年级学生在孕妇摔倒事件中的道德推理发展特点 | 第35-37页 |
3.1.2 八年级学生的道德推理发展特点 | 第37-41页 |
3.1.3 高二学生的道德推理发展特点 | 第41-44页 |
3.2 同学摔倒事件 | 第44-53页 |
3.2.1 五年级学生的道德推理发展特点 | 第44-46页 |
3.2.2 八年级学生的道德推理发展特点 | 第46-50页 |
3.2.3 高二学生的道德推理发展特点 | 第50-53页 |
3.3. 老人摔倒,有人围观事件 | 第53-63页 |
3.3.1 五年级学生的道德推理发展特点 | 第53-55页 |
3.3.2 八年级学生的道德推理发展特点 | 第55-59页 |
3.3.3 高二学生的道德推理发展特点 | 第59-63页 |
3.4 老人摔倒,无人围观事件 | 第63-72页 |
3.4.1 五年级学生的道德推理发展特点 | 第63-65页 |
3.4.2 八年级学生的道德推理发展特点 | 第65-68页 |
3.4.3 高二学生的道德推理发展特点 | 第68-72页 |
3.5. 讨论 | 第72-85页 |
3.5.1 不同年级道德推理特点分析 | 第77-81页 |
3.5.2 不同两难情境下,学生的道德推理特点分析 | 第81-85页 |
第四章 总讨论与总结论 | 第85-89页 |
4.1 总讨论 | 第85-86页 |
4.2 总结论 | 第86-87页 |
4.3 建议 | 第87-89页 |
4.3.1 德育教育应遵循学生的道德发展规律 | 第87-88页 |
4.3.2 德育课堂教学中引入亲社会道德两难故事讨论法 | 第88页 |
4.3.3 以德育科研为指导,深入开展传统美德教育 | 第88-89页 |
第五章 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第89-91页 |
5.1 创新 | 第89页 |
5.1.1 材料选取 | 第89页 |
5.1.2 研究方法 | 第89页 |
5.2 不足与展望 | 第89-91页 |
附录 | 第91-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9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研究成果 | 第99-101页 |
致谢 | 第101-103页 |
个人简历 | 第103-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