堇青石结合碳化硅多孔陶瓷的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3页 |
1.1 碳化硅多孔陶瓷概况 | 第11-17页 |
1.1.1 碳化硅的基本结构 | 第11-12页 |
1.1.2 碳化硅陶瓷的性能 | 第12-14页 |
1.1.3 碳化硅多孔陶瓷的应用及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1.3.1 碳化硅多孔陶瓷的应用 | 第14-16页 |
1.1.3.2 碳化硅多孔陶瓷的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2 堇青石陶瓷概况 | 第17-20页 |
1.2.1 堇青石的结构 | 第17-18页 |
1.2.2 堇青石的制备方法 | 第18-20页 |
1.2.3 堇青石的应用 | 第20页 |
1.3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20-21页 |
1.4 研究的内容及创新点 | 第21-23页 |
第2章 原料、设备及实验方法 | 第23-35页 |
2.1 实验原料及性能 | 第23-25页 |
2.1.1 碳化硅 | 第23页 |
2.1.2 堇青石 | 第23-25页 |
2.1.2.1 氧化镁 | 第23-24页 |
2.1.2.2 氧化铝 | 第24-25页 |
2.1.2.3 微硅粉 | 第25页 |
2.2 实验仪器及设备 | 第25-26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6-29页 |
2.3.1 挤出成型法 | 第26页 |
2.3.2 干燥和排胶方法 | 第26-27页 |
2.3.3 烧结气氛 | 第27页 |
2.3.4 堇青石结合碳化硅多孔陶瓷的设计原理 | 第27-29页 |
2.3.4.1 成孔原理 | 第27-28页 |
2.3.4.2 配方设计原理 | 第28-29页 |
2.4 性能表征 | 第29-34页 |
2.4.1 收缩率 | 第29-30页 |
2.4.2 抗折/抗弯强度 | 第30-31页 |
2.4.3 孔隙率、开孔率 | 第31-32页 |
2.4.4 孔径分布 | 第32-33页 |
2.4.5 耐酸碱度 | 第33-34页 |
2.5 材料相组成及显微结构表征 | 第34-35页 |
2.5.1 相组成测试 | 第34页 |
2.5.2 微观结构测试 | 第34-35页 |
第3章 堇青石结合碳化硅多孔陶瓷的制备研究 | 第35-43页 |
3.1 实验原料 | 第35页 |
3.2 配方 | 第35-36页 |
3.3 堇青石结合碳化硅多孔陶瓷的制备 | 第36-38页 |
3.4 加料方法 | 第38-39页 |
3.5 排胶工艺 | 第39页 |
3.6 烧成温度 | 第39-40页 |
3.7 保温时间 | 第40-41页 |
3.8 耐酸碱度测试 | 第41-43页 |
第4章 孔径可控堇青石结合碳化硅多孔陶瓷的研究 | 第43-61页 |
4.1 堇青石添加量对性能的影响 | 第43-53页 |
4.1.1 抗折/抗弯强度测试 | 第43-45页 |
4.1.2 容重、孔隙率、开孔率测试 | 第45-46页 |
4.1.3 孔径分布测试 | 第46-49页 |
4.1.5 收缩率 | 第49-50页 |
4.1.6 相组成分析 | 第50-51页 |
4.1.7 显微结构分析 | 第51-53页 |
4.2 碳化硅粒径对性能的影响 | 第53-61页 |
4.2.1 抗折强度 | 第53-54页 |
4.2.2 容重、孔隙率和开孔率 | 第54-56页 |
4.2.3 孔径分布测试 | 第56-58页 |
4.2.4 收缩率 | 第58-59页 |
4.2.5 显微结构分析 | 第59-61页 |
第5章 全文结论及展望 | 第61-63页 |
5.1 本文结论 | 第61-62页 |
5.2 本文创新点 | 第62页 |
5.3 展望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69-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