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川南六市区域主要大气污染物关联性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1 前言第8-11页
    1.1 立题背景第8-9页
    1.2 课题来源第9页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9页
    1.4 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第9-10页
    1.5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0页
    1.6 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第10页
    1.7 论文的创新点第10-11页
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7页
    2.1 大气污染物区域分布特征研究第11-13页
    2.2 大气污染物区域关联性研究第13-15页
    2.3 灰色关联性研究第15-17页
3 数据来源及分析方法第17-28页
    3.1 监测布点原则及点位第17-22页
    3.2 采样方法第22-23页
    3.3 采样设备第23页
    3.4 样品采集第23-24页
    3.5 样品分析第24页
        3.5.1 分析原理第24页
        3.5.2 仪器、设备及试剂第24页
        3.5.3 仪器条件第24页
        3.5.4 样品前处理第24页
    3.6 数据处理第24-25页
    3.7 方法检出限第25页
    3.8 关联性数据统计第25-26页
    3.9 例行数据来源第26页
    3.10 关联度计算方法第26-28页
        3.10.1 确定序列矩阵第26页
        3.10.2 无量纲化处理第26页
        3.10.3 求差序列第26-27页
        3.10.4 计算关联系数第27页
        3.10.5 计算关联度第27-28页
4 川南六市主要大气污染物关联性分析第28-121页
    4.1 统计数据汇总第28-40页
        4.1.1 课题监测数据汇总第28-38页
        4.1.2 例行监测数据汇总第38-40页
    4.2 污染物时空分布第40-49页
        4.2.1 二氧化氮时空分布第40-45页
            4.2.1.1 总体含量状况第40-41页
            4.2.1.2 空间分布特征第41-43页
            4.2.1.3 时间分布特征第43-45页
        4.2.2 二氧化硫时空分布第45-49页
            4.2.2.1 总体含量状况第45-46页
            4.2.2.2 空间分布特征第46-47页
            4.2.2.3 时间分布特征第47-49页
    4.3 关联性分析第49-120页
        4.3.1 灰色关联度计算步骤第49-50页
        4.3.2 二氧化氮关联性分析第50-85页
            4.3.2.1 二氧化氮关联度计算第50-81页
            4.3.2.2 二氧化氮关联度讨论第81-85页
                4.3.2.2.1 泸州市与其它五市二氧化氮区域关联度分析第81页
                4.3.2.2.2 内江市与其它五市二氧化氮区域关联度分析第81-82页
                4.3.2.2.3 自贡市与其它五市二氧化氮区域关联度分析第82页
                4.3.2.2.4 遂宁市与其它五市二氧化氮区域关联度分析第82-83页
                4.3.2.2.5 宜宾市与其它五市二氧化氮区域关联度分析第83页
                4.3.2.2.6 资阳市与其它五市二氧化氮区域关联度分析第83-85页
        4.3.3 二氧化硫关联性分析第85-120页
            4.3.3.1 二氧化硫关联度计算第85-116页
            4.3.3.2 二氧化硫关联性分析第116-120页
                4.3.3.2.1 泸州市与其它五市二氧化硫区域关联度分析第116页
                4.3.3.2.2 内江市与其它五市二氧化硫区域关联度分析第116-117页
                4.3.3.2.3 自贡市与其它五市二氧化硫区域关联度分析第117页
                4.3.3.2.4 遂宁市与其它五市二氧化硫区域关联度分析第117-118页
                4.3.3.2.5 宜宾市与其它五市二氧化硫区域关联度分析第118页
                4.3.3.2.6 资阳市与其它五市二氧化硫区域关联度分析第118-120页
    4.4 区域联防联控措施第120-121页
5 结论与建议第121-122页
    5.1 结论第121页
    5.2 建议第121-122页
参考文献第122-126页
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第126页
注释第126-129页
附件 1第129-139页

论文共13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东宁市跨境农业发展问题研究
下一篇:农村初中化学微粒观教学改进的探究--以双流区永安中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