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1.2 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 1.2.1 国内文献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 1.2.2 国外文献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 1.3 研究方法及创新 | 第15-17页 |
| 1.3.1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 1.3.2 论文创新 | 第16-17页 |
| 第2章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道德素养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 第17-22页 |
| 2.1 新媒体与道德素养两者之间的关系 | 第17-18页 |
| 2.1.1 新媒体的定义 | 第17页 |
| 2.1.2 道德素养的含义 | 第17-18页 |
| 2.1.3 两者之间的关系 | 第18页 |
| 2.2 新媒体给大学生道德素养教育带来的机遇 | 第18-20页 |
| 2.2.1 促进了道德教育合力的形成 | 第19页 |
| 2.2.2 加强了道德教育双方的互动 | 第19页 |
| 2.2.3 丰富了道德教育工作的手段 | 第19-20页 |
| 2.3 新媒体给大学生道德素养教育带来的挑战 | 第20-22页 |
| 2.3.1 传统道德教育模式受到了冲击 | 第20-21页 |
| 2.3.2 学校德育主导地位受到了冲击 | 第21页 |
| 2.3.3 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受到了冲击 | 第21-22页 |
| 第3章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道德素养的现状分析 | 第22-29页 |
| 3.1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道德素养现状调查的总体概述 | 第22-23页 |
| 3.1.1 调查方法 | 第22页 |
| 3.1.2 调查内容 | 第22-23页 |
| 3.1.3 调查概况 | 第23页 |
| 3.2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道德素养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 第23-29页 |
| 3.2.1 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 第23-26页 |
| 3.2.2 大学生道德素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6-29页 |
| 第4章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道德素养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29-38页 |
| 4.1 教育主体教育能力不足 | 第29-31页 |
| 4.1.1 教育者运用新媒体进行德育的自觉性不强 | 第29-30页 |
| 4.1.2 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重视言教却忽视身教 | 第30页 |
| 4.1.3 教育者运用新媒体进行德育的效果不理想 | 第30-31页 |
| 4.2 教育客体自身能力较差 | 第31-33页 |
| 4.2.1 大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生成能力弱 | 第31-32页 |
| 4.2.2 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水平普遍性偏低 | 第32页 |
| 4.2.3 大学生的道德认知与道德践行脱节 | 第32-33页 |
| 4.3 教育介体未能与时俱进 | 第33-35页 |
| 4.3.1 道德素养教育理念落后于新媒体的发展 | 第33-34页 |
| 4.3.2 道德素养教育内容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 | 第34页 |
| 4.3.3 道德素养教育方式不适应新媒体传播规律 | 第34-35页 |
| 4.4 教育环体建设有待加强 | 第35-38页 |
| 4.4.1 新媒体自身环境状况堪忧 | 第35-36页 |
| 4.4.2 新媒体舆论引导效果欠佳 | 第36-37页 |
| 4.4.3 施教方之间缺乏有效沟通 | 第37-38页 |
| 第5章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道德素养培育对策 | 第38-49页 |
| 5.1 重视主体建设 | 第38-40页 |
| 5.1.1 提高教育者对新媒体道德素养教育的认知 | 第38-39页 |
| 5.1.2 重视教育者在道德教育过程中的言传身教 | 第39-40页 |
| 5.1.3 增强教育者运用新媒体进行德育的实效性 | 第40页 |
| 5.2 加强客体建设 | 第40-43页 |
| 5.2.1 提升大学生自我道德修养 | 第41页 |
| 5.2.2 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 | 第41-42页 |
| 5.2.3 提高大学生知行合一能力 | 第42-43页 |
| 5.3 创新介体建设 | 第43-46页 |
| 5.3.1 道德素养教育理念的创新 | 第43-44页 |
| 5.3.2 道德素养教育内容的创新 | 第44-45页 |
| 5.3.3 道德素养教育方式的创新 | 第45-46页 |
| 5.4 优化环体建设 | 第46-49页 |
| 5.4.1 加强政府对新媒体的监管 | 第46-47页 |
| 5.4.2 建设优秀的红色主题网站 | 第47-48页 |
| 5.4.3 发挥道德教育的合力作用 | 第48-49页 |
| 结束语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 致谢 | 第54-55页 |
| 附录A | 第55-60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