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现代学院发展战略研究
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18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5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1.2 研究思路与框架结构 | 第16-17页 |
1.2.1 研究思路 | 第16页 |
1.2.2 框架结构 | 第16-17页 |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17-18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3.2 主要创新点 | 第17-18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综述 | 第18-23页 |
2.1 战略管理理论概述 | 第18-20页 |
2.1.1 战略管理含义 | 第18页 |
2.1.2 战略管理层次 | 第18-19页 |
2.1.3 战略分析工具 | 第19-20页 |
2.2 发展战略理论概述 | 第20-21页 |
2.2.1 发展战略含义 | 第20页 |
2.2.2 发展战略的特征 | 第20页 |
2.2.3 发展战略制定过程 | 第20-21页 |
2.3 民办高校战略管理的相关研究 | 第21-22页 |
2.4 简要评述 | 第22-23页 |
第3章 山东现代学院外部环境分析 | 第23-32页 |
3.1 宏观环境 | 第23-25页 |
3.1.1 政治法律环境 | 第23页 |
3.1.2 经济环境 | 第23-24页 |
3.1.3 社会人文环境 | 第24页 |
3.1.4 技术环境 | 第24-25页 |
3.2 行业环境 | 第25-30页 |
3.2.1 行业发展特征 | 第25-27页 |
3.2.2 行业竞争态势分析 | 第27-30页 |
3.3 外部环境综合评价 | 第30-32页 |
第4章 山东现代学院内部条件分析 | 第32-40页 |
4.1 山东现代学院简介 | 第32页 |
4.2 能力与资源分析 | 第32-38页 |
4.2.1 组织架构 | 第32-33页 |
4.2.2 学校文化 | 第33-34页 |
4.2.3 基础条件 | 第34-35页 |
4.2.4 师资队伍 | 第35-36页 |
4.2.5 教学科研能力 | 第36页 |
4.2.6 学生就业能力 | 第36-37页 |
4.2.7 校企合作能力 | 第37页 |
4.2.8 校校合作能力 | 第37-38页 |
4.3 内部条件综合评价 | 第38-40页 |
第5章 山东现代学院发展战略的选择与实施 | 第40-50页 |
5.1 山东现代学院的使命、愿景与发展目标 | 第40-41页 |
5.1.1 使命 | 第40页 |
5.1.2 愿景 | 第40页 |
5.1.3 指导思想 | 第40页 |
5.1.4 发展目标 | 第40-41页 |
5.2 SWOT分析 | 第41-44页 |
5.2.1 机会 | 第41-42页 |
5.2.2 威胁 | 第42页 |
5.2.3 优势 | 第42-43页 |
5.2.4 劣势 | 第43-44页 |
5.3 发展战略的选择 | 第44-46页 |
5.4 发展战略的实施 | 第46-50页 |
第6章 山东现代学院发展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 第50-54页 |
6.1 校园文化保障 | 第50页 |
6.2 师资队伍保障 | 第50-51页 |
6.3 管理创新保障 | 第51-52页 |
6.4 财务经费保障 | 第52-53页 |
6.5 基础设施保障 | 第53-54页 |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54-56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54-55页 |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附件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