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8页 |
1 植物对环境胁迫的响应 | 第13-15页 |
2 植物热胁迫相关基因家族研究 | 第15-25页 |
2.1 植物Hsf家族研究 | 第15-20页 |
2.2 植物Hsp70家族研究 | 第20-23页 |
2.3 植物Hsp20家族研究 | 第23-25页 |
3 辣椒耐热性研究 | 第25-27页 |
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7-28页 |
第二章 材料方法 | 第28-42页 |
1 试验材料 | 第28-29页 |
1.1 植物材料 | 第28页 |
1.2 载体与菌株 | 第28页 |
1.3 主要试剂 | 第28页 |
1.4 引物序列 | 第28页 |
1.5 试剂配制 | 第28-29页 |
2 试验方法 | 第29-42页 |
2.1 辣椒Hsf家族基因的鉴定及分析 | 第29-31页 |
2.1.1 辣椒Hsf家族基因的鉴定 | 第29页 |
2.1.2 进化分析 | 第29页 |
2.1.3 序列结构分析及保守结构域鉴定 | 第29页 |
2.1.4 染色体定位及基因复制 | 第29-30页 |
2.1.5 蛋白互作预测 | 第30页 |
2.1.6 辣椒材料的胁迫处理 | 第30页 |
2.1.7 RNA的提取及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 | 第30-31页 |
2.1.8 组织特异表达分析 | 第31页 |
2.2 辣椒Hsp20家族基因的鉴定及分析 | 第31-33页 |
2.2.1 辣椒Hsp20家族基因的鉴定 | 第31页 |
2.2.2 保守序列分析 | 第31-32页 |
2.2.3 辣椒Hsp20家族基因的进化分析及分类 | 第32页 |
2.2.4 染色体定位及基因复制 | 第32页 |
2.2.5 辣椒Hsp20蛋白互作预测 | 第32页 |
2.2.6 辣椒材料的胁迫处理 | 第32页 |
2.2.7 基因表达分析 | 第32-33页 |
2.2.8 启动子序列分析 | 第33页 |
2.3 辣椒Hsp70家族基因的鉴定及分析 | 第33-34页 |
2.3.1 辣椒Hsp70家族基因的鉴定 | 第33页 |
2.3.2 序列分析 | 第33页 |
2.3.3 进化分析 | 第33-34页 |
2.3.4 启动子分析 | 第34页 |
2.3.5 辣椒材料处理 | 第34页 |
2.3.6 基因表达分析 | 第34页 |
2.4 辣椒CaHsfA2的功能研究 | 第34-38页 |
2.4.1 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 第34-35页 |
2.4.2 亚细胞定位 | 第35页 |
2.4.3 转录活性分析 | 第35页 |
2.4.4 辣椒材料热胁迫处理 | 第35-36页 |
2.4.5 CaHsfA2表达分析 | 第36页 |
2.4.6 启动子序列的克隆及分析 | 第36页 |
2.4.7 载体构建 | 第36页 |
2.4.8 农杆菌介导的烟草及拟南芥转化 | 第36页 |
2.4.9 转基因植株胁迫处理及指标测定 | 第36-38页 |
2.5 辣椒CaHsp70-2 的功能研究 | 第38-39页 |
2.5.1 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 第38页 |
2.5.2 亚细胞定位 | 第38页 |
2.5.3 辣椒材料处理 | 第38页 |
2.5.4 CaHsp70-2 表达分析 | 第38页 |
2.5.5 载体构建 | 第38页 |
2.5.6 农杆菌介导的拟南芥转化 | 第38页 |
2.5.7 转基因植株胁迫处理及指标测定 | 第38-39页 |
2.6 辣椒CaHsp24.2 的功能研究 | 第39-40页 |
2.6.1 亚细胞定位 | 第39-40页 |
2.6.2 农杆菌介导的拟南芥转化 | 第40页 |
2.6.3 CaHsp24.2 转基因植株胁迫处理及指标测定 | 第40页 |
2.7 VIGS验证热胁迫下CaHsfA2、CaHsp70-2 和CaHsp24.2 基因功能 | 第40-42页 |
第三章 结果分析 | 第42-111页 |
1 辣椒Hsf家族基因的鉴定及分析 | 第42-54页 |
1.1 辣椒Hsf家族基因的鉴定 | 第42-43页 |
1.2 辣椒Hsf保守结构域鉴定 | 第43-46页 |
1.3 进化及序列结构分析 | 第46-48页 |
1.4 染色体定位及基因复制 | 第48-49页 |
1.5 蛋白互作预测 | 第49-50页 |
1.6 CaHsfs的组织特异表达分析 | 第50-51页 |
1.7 不同处理下的表达分析 | 第51-54页 |
2 辣椒Hsp20家族基因的鉴定及分析 | 第54-65页 |
2.1 辣椒Hsp20家族基因的鉴定 | 第54-56页 |
2.2 氨基酸序列分析 | 第56-58页 |
2.3 进化分析 | 第58-60页 |
2.4 染色体定位及基因复制 | 第60页 |
2.5 辣椒Hsp20家族蛋白互作预测 | 第60-61页 |
2.6 组织特异表达模式 | 第61-62页 |
2.7 CaHsp20家族基因对热胁迫的响应 | 第62-63页 |
2.8 启动子的胁迫相关顺式作用元件分析 | 第63-65页 |
3 辣椒Hsp70家族基因的鉴定及分析 | 第65-73页 |
3.1 辣椒Hsp70家族基因的鉴定 | 第65-66页 |
3.2 CaHsp70家族基因保守结构域鉴定 | 第66-69页 |
3.3 进化分析 | 第69-71页 |
3.4 CaHsp70家族基因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分析 | 第71页 |
3.5 组织特异表达模式 | 第71-72页 |
3.6 热胁迫和钙离子处理下的表达分析 | 第72-73页 |
4 辣椒CaHsfA2的功能研究 | 第73-94页 |
4.1 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 第73-75页 |
4.2 亚细胞定位 | 第75-76页 |
4.3 转录活性分析 | 第76-77页 |
4.4 CaHsfA2对热胁迫的响应 | 第77-78页 |
4.5 启动子序列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 第78-83页 |
4.6 CaHsfA2转基因烟草的功能分析 | 第83-87页 |
4.7 CaHsfA2转基因拟南芥的耐热性分析 | 第87-94页 |
5 辣椒CaHsp70-2 的功能研究 | 第94-105页 |
5.1 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 第94-97页 |
5.2 亚细胞定位 | 第97页 |
5.3 CaHsp70-2 表达分析 | 第97-99页 |
5.4 CaHsp70-2 转基因拟南芥功能分析 | 第99-105页 |
6 辣椒CaHsp24.2 的功能研究 | 第105-109页 |
6.1 亚细胞定位 | 第105-106页 |
6.2 CaHsp24.2 转基因拟南芥的耐热性分析 | 第106-109页 |
7 VIGS验证热胁迫下CaHsfA2、CaHsp70-2 和CaHsp24.2 基因的功能 | 第109-111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111-123页 |
1 关于辣椒CaHsf家族 | 第111-114页 |
2 关于辣椒CaHsp20家族 | 第114-116页 |
3 关于辣椒CaHsp70家族 | 第116-118页 |
4 关于辣椒CaHsfA2、CaHsp70-2 和CaHsp24.2 基因参与非生物胁迫响应 | 第118-123页 |
第五章 结论及创新点 | 第123-124页 |
1 结论 | 第123页 |
2 创新点 | 第123-124页 |
参考文献 | 第124-141页 |
附录 | 第141-144页 |
致谢 | 第144-145页 |
作者简介 | 第1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