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5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2-13页 |
1.2 研究思路和框架结构 | 第13-14页 |
1.3 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 | 第14页 |
1.4 研究特色和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第二章 经济与金融一般关系的研究综述 | 第15-21页 |
2.1 经济增长从根本上推动了金融业的发展 | 第15-16页 |
2.2 金融发展能对经济增长产生能动的积极作用 | 第16-17页 |
2.3 县域金融和县域经济之间的关系研究 | 第17-21页 |
2.3.1 县域金融对县域经济的影响分析 | 第18-19页 |
2.3.2 中小银行对于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融资的比较优势研究 | 第19-21页 |
第三章 转型背景下县域经济和金融互动关系的理论构建 | 第21-27页 |
3.1 县域经济和金融双四元交叠结构 | 第21-22页 |
3.2 县域经济中金融活动的政银企互动机制 | 第22-23页 |
3.2.1 长期互动,信息较为对称,道德风险较低 | 第22-23页 |
3.2.2 互动机制存在潜在的系统性风险 | 第23页 |
3.3 县域中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天然性、内在性、便利性和有效性 | 第23-24页 |
3.4 县域经济中金融活动的风险性和脆弱性 | 第24-27页 |
3.4.1 草根的、乡土的、连带密切的 | 第24-25页 |
3.4.2 经济主体风险意识较为薄弱,承担风险的能力较低 | 第25-27页 |
第四章 县域金融支持经济发展面临的现状和问题 | 第27-30页 |
4.1 沂水县金融业支持经济发展的现状 | 第27-28页 |
4.2 金融业在服务县域经济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28-30页 |
第五章 县域经济中金融作用的实证研究——以沂水县为例 | 第30-47页 |
5.1 克强指数和经济发展的衡量 | 第30-33页 |
5.2 实证分析 | 第33-47页 |
5.2.1 1985—2014 年沂水县主要时间序列经济变量散点图 | 第33-35页 |
5.2.2 GDP、克强指数等指标变动趋势图 | 第35页 |
5.2.3 实证分析的研究方法与变量选取 | 第35-36页 |
5.2.4 单位根检验 | 第36-37页 |
5.2.5 Johansen协整检验 | 第37页 |
5.2.6 向量误差修正模型 | 第37页 |
5.2.7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 第37-38页 |
5.2.8 脉冲响应及方差分解 | 第38-42页 |
5.2.9 时间序列回归分析 | 第42-45页 |
5.2.10 实证部分小结 | 第45-47页 |
第六章 对策建议和研究展望 | 第47-51页 |
6.1 对策建议 | 第47-50页 |
6.1.1 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县域金融业的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 | 第47页 |
6.1.2 深化金融改革增强服务县域经济能力 | 第47-49页 |
6.1.3 建立政银企良性合作对接机制,实现三方共赢 | 第49页 |
6.1.4 拓宽融资渠道,加大直接融资比例 | 第49-50页 |
6.2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思路展望 | 第50-51页 |
6.2.1 县域经济和金融新型关系理论构建方面的进一步研究 | 第50页 |
6.2.2 “克强指数”的改进和拓展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