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 1.1.1 选题背景 | 第9页 |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1.2 文献综述 | 第10-15页 |
| 1.2.1 关于净利差、非利息收入的概念界定 | 第10-11页 |
| 1.2.2 关于非利息收入对净利差的单向影响研究 | 第11-13页 |
| 1.2.3 关于净利差对非利息收入的单向影响研究 | 第13-14页 |
| 1.2.4 关于非利息收入与净利差的双向影响研究 | 第14页 |
| 1.2.5 国内外文献评述 | 第14-15页 |
| 1.3 研究方案 | 第15-17页 |
| 1.3.1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 1.3.2 技术路线图 | 第15-17页 |
| 1.4 创新与不足 | 第17-18页 |
| 1.4.1 可能的创新 | 第17页 |
| 1.4.2 本文的不足 | 第17-18页 |
| 第二章 净利差与非利息收入的理论分析 | 第18-28页 |
| 2.1 商业银行保持合理净利差的理论分析 | 第18-19页 |
| 2.2 商业银行发展非利息收入的理论基础 | 第19-25页 |
| 2.2.1 企业多元化理论 | 第19-22页 |
| 2.2.2 金融创新理论 | 第22-24页 |
| 2.2.3 风险管理理论 | 第24-25页 |
| 2.3 净利差与非利息收入关系的作用路径分析 | 第25-28页 |
| 2.3.1 交叉补贴路径分析 | 第25-26页 |
| 2.3.2 发展动力路径和资源约束路径分析 | 第26页 |
| 2.3.3 利润约束路径和压力路径分析 | 第26-28页 |
| 第三章 银行净利差与非利息收入的现状分析 | 第28-39页 |
| 3.1 中国商业银行的现状 | 第28-29页 |
| 3.2 中国商业银行净利差的现状及国际比较 | 第29-30页 |
| 3.2.1 商业银行净利差的现状 | 第29-30页 |
| 3.2.2 商业银行净利差的国际比较 | 第30页 |
| 3.3 中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的现状及国际比较 | 第30-35页 |
| 3.3.1 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的现状 | 第30-33页 |
| 3.3.2 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的国际比较 | 第33-35页 |
| 3.4 中国商业银行净利差与非利息收入的对比分析 | 第35-39页 |
| 3.4.1 国有银行净利差与非利息收入的对比分析 | 第35-36页 |
| 3.4.2 股份制银行净利差与非利息收入的对比分析 | 第36-37页 |
| 3.4.3 地方性银行净利差与非利息收入的对比分析 | 第37-39页 |
| 第四章 净利差与非利息收入作用路径的实证研究 | 第39-50页 |
| 4.1 实证研究设计 | 第39-42页 |
| 4.1.1 样本选取 | 第39页 |
| 4.1.2 计量模型的设定 | 第39-40页 |
| 4.1.3 变量选取 | 第40-42页 |
| 4.2 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 第42-43页 |
| 4.3 实证回归结果及分析 | 第43-49页 |
| 4.4 稳健性检验 | 第49-50页 |
| 第五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 第50-53页 |
| 5.1 主要结论 | 第50-51页 |
| 5.2 政策建议 | 第51-53页 |
| 5.2.1 国有银行应解决发展非利息业务的动力问题 | 第51页 |
| 5.2.2 股份制银行应解决资源约束问题 | 第51-52页 |
| 5.2.3 地方性银行应做好传统业务风险的控制 | 第52-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 附录 | 第57-61页 |
| 攻读硕士期间的科研情况 | 第61-62页 |
| 后记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