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发动机论文--往复式发动机论文--各种类型往复式发动机论文--柴油机论文

柴油发动机排气消声器的设计及其性能分析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1章 绪论第10-14页
   ·汽车噪声的危害第10页
   ·汽车噪声源概述第10-11页
   ·消声器的国内外研究状况第11-12页
   ·本文的结构安排及主要内容第12-14页
     ·本文的结构框架第12页
     ·本文的主要内容第12-14页
第2章 声学与计算流体力学理论基础第14-24页
   ·声学基本理论第14-21页
     ·声学基本方程第14-15页
     ·一维平面声波理论第15-16页
     ·声学有限元理论第16页
     ·传递导纳理论第16-19页
     ·传递导纳的提取与使用第19-21页
   ·计算流体力学(CFD)的基本理论第21-23页
     ·流体力学基本方程第21-22页
     ·湍流模型第22-23页
   ·本章小结第23-24页
第3章 消声器的基本概念与分析方法第24-32页
   ·消声器的分类第24-25页
   ·消声器的性能评价指标第25-28页
     ·传声损失第26页
     ·插入损失第26-27页
     ·插入损失和传声损失的区别第27页
     ·功率损失R_H(压力损失)第27-28页
     ·排气背压第28页
   ·传递矩阵法第28-30页
   ·声学有限元法第30-31页
     ·声学网格单元的基本尺寸要求第30页
     ·声学网格的类型第30-31页
   ·小结第31-32页
第4章 消声器基本单元的传声损失分析第32-54页
   ·Actran软件的介绍第32-33页
   ·声学有限元方法的分析流程第33页
   ·单节扩张式单元的分析第33-38页
     ·扩张比m对传声损失的影响第33-34页
     ·扩张腔长度对传声损失的影响第34-35页
     ·扩张腔个数对传声损失的影响第35-37页
     ·扩张腔形状对传声损失的影响第37-38页
   ·插入管对消声器传声损失的影响第38-45页
     ·进口插入管及其长度对传声损失的影响第38-40页
     ·出口插入管及其长度对传声损失的影响第40-41页
     ·进/出口均安装插入管对传声损失的影响第41-42页
     ·插入管偏置对传声损失的影响第42-43页
     ·偏置距离对传声损失的影响第43-44页
     ·导流穿孔管对消声器传声损失的影响第44-45页
   ·Helmholtz共振器的分析第45-50页
     ·共振腔数量对传声损失的影响第45-46页
     ·共振腔形状对传声损失的影响第46-47页
     ·小孔直径对传声损失的影响第47-48页
     ·小孔厚度对传声损失的影响第48-49页
     ·穿孔率对消声量的影响第49-50页
   ·尾管对消声器传声损失的影响第50-52页
     ·尾管形状对传声损失的影响第50-51页
     ·尾管个数对传声损失的影响第51-52页
   ·小结第52-54页
第5章 消声器各基本单元的空气动力性能分析第54-65页
   ·流体分析软件Fluent的介绍第54页
   ·各基本单元的压力损失分析第54-55页
   ·插入管对消声器压力损失的影响第55-58页
   ·插入管形状对消声器压力损失的影响第58-60页
   ·插入管穿孔对消声器压力损失的影响第60-62页
   ·尾管形状对消声器压力损失的影响第62-64页
   ·小结第64-65页
第6章 某柴油发动机排气消声器的设计及其性能分析第65-80页
   ·消声器的设计流程第65-67页
     ·传统消声器的设计流程第66页
     ·消声器CAE的设计流程第66-67页
   ·柴油机排气噪声的测试第67页
   ·排气噪声的测试标准第67-68页
   ·使用的测试仪器第68页
   ·测试的结果第68-69页
   ·消声器的设计第69-74页
     ·排气管路直径的设计第69页
     ·消声器容积的确定第69-71页
     ·消声量的确定第71-72页
     ·消声器腔数的确定第72页
     ·消声器外形尺寸的确定第72页
     ·消声腔各腔结构参数的确定第72-73页
     ·消声器结构方案设计第73-74页
   ·消声器传声损失分析第74-76页
   ·消声器压力损失分析第76-79页
     ·双尾管消声器的压力损失分析第76-77页
     ·消声器的改进第77-78页
     ·消声器传声损失的验证第78-79页
   ·小结第79-80页
第7章 总结与展望第80-82页
参考文献第82-86页
致谢第86-87页
攻读学位期间所开展的科研项目和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本体的复杂产品设计知识重用
下一篇:行星传动齿轮副动态啮合特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