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电视谈话类节目的叙事研究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引言 | 第7-11页 |
(一)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第7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7-10页 |
(三)本文的难点和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一、电视谈话类节目 | 第11-20页 |
(一)电视谈话节目的界定 | 第11页 |
(二)电视谈话类节目的发展概述 | 第11-13页 |
(三)电视谈话类节目的类型和特点 | 第13-20页 |
1.电视谈话节目的类型 | 第13-17页 |
2.电视谈话类节目的特点 | 第17-20页 |
二、电视谈话类节目与叙事学理论 | 第20-27页 |
(一)叙事学与电视叙事学 | 第20-23页 |
1.叙事学的起源与发展 | 第20-22页 |
2.关于电视中的叙事学 | 第22-23页 |
(二)电视谈话类节目中的叙事学研究 | 第23-27页 |
1.电视谈话类节目中存在的叙事 | 第23-25页 |
2.电视谈话节目研究与叙事学发展“双赢”的结合 | 第25-27页 |
三、电视谈话类节目的叙事要素 | 第27-38页 |
(一)电视谈话类节目中的叙事者 | 第27-31页 |
1.“明现”叙事者 | 第27-30页 |
2.隐含叙述者 | 第30-31页 |
(二)电视谈话类节目的叙事时间 | 第31-34页 |
1.时序 | 第31-32页 |
2.频率 | 第32-34页 |
(三)电视谈话类节目的叙事空间 | 第34页 |
1.真实的物质空间 | 第34页 |
2.虚拟空间 | 第34页 |
(四)电视谈话类节目的叙事内容 | 第34-38页 |
1.叙事内容选定的模式 | 第34-36页 |
2.叙事内容结构的布置 | 第36-38页 |
四、电视谈话类节目的叙事技巧 | 第38-47页 |
(一)叙事语言的穿插 | 第38-42页 |
1.音乐 | 第38-39页 |
2.音响 | 第39页 |
3.画面语言符号 | 第39-42页 |
(二)叙事策略的运用 | 第42-47页 |
1.构建悬念 | 第42-43页 |
2.节奏的把握 | 第43-45页 |
3.冲突的设计 | 第45页 |
4.捕捉细节 | 第45-47页 |
五、电视谈话类节目叙事的不足及相关建议 | 第47-52页 |
(一)电视谈话类节目叙事的不足之处 | 第47-49页 |
1.叙事真实性的缺失 | 第47页 |
2.叙事方式缺乏创新,普遍存在相互模仿 | 第47-48页 |
3.宣传性过强 | 第48页 |
4.叙事框架下价值观传递的简单化 | 第48-49页 |
(二)电视谈话类节目叙事的相关建议 | 第49-52页 |
1.回归真实,纪实性与叙事技巧合理运用 | 第49-50页 |
2.叙事方式多元化 | 第50页 |
3.传播理念的转变 | 第50-51页 |
4.把握时代背景,注重选题 | 第51-52页 |
结论 | 第52-53页 |
注释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