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生产性景观的保护与利用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18页 |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时代背景 | 第9页 |
·生态环境背景 | 第9-10页 |
·乡村旅游发展背景 | 第10页 |
·“美丽乡村”发展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11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1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1-15页 |
·乡村景观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生产性景观研究 | 第13-15页 |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梳理和总结相关理论成果 | 第15-16页 |
·生产性景观现状调研 | 第16页 |
·评价体系的构建 | 第16页 |
·提出保护与利用策略 | 第16页 |
·实践案例检验 | 第16页 |
·研究方法及论文框架 | 第16-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论文框架 | 第17-18页 |
2 相关概念及基础理论研究 | 第18-21页 |
·相关概念 | 第18-19页 |
·景观 | 第18页 |
·乡村景观 | 第18页 |
·生产性景观 | 第18-19页 |
·基础理论研究 | 第19-21页 |
·乡村景观评价 | 第19页 |
·景观生态学 | 第19页 |
·可持续发展原理 | 第19-21页 |
3 生产性景观的基本特征 | 第21-26页 |
·历史溯源—园林景观与生产性景观 | 第21-22页 |
·生产性景观的分类及特点 | 第22-24页 |
·根据生产活动的成果分类 | 第22-23页 |
·根据生产景观的功能分类 | 第23页 |
·根据生产力发展历程分类 | 第23-24页 |
·生产性景观的价值与意义 | 第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6页 |
4 浙江省生产性景观现状调查及分析 | 第26-56页 |
·浙江省概况 | 第26-27页 |
·自然地理条件 | 第26页 |
·历史沿革 | 第26页 |
·自然资源 | 第26-27页 |
·人口与社会经济 | 第27页 |
·调查选点依据及调查点确定 | 第27-28页 |
·选择依据 | 第27页 |
·调查点确定 | 第27-28页 |
·调查方法与内容 | 第28页 |
·调查方法 | 第28页 |
·调查内容 | 第28页 |
·调查村落概况 | 第28-48页 |
·古村落民俗观光型 | 第28-34页 |
·传统生产景观型 | 第34-37页 |
·乡村度假休闲型 | 第37-40页 |
·特色产业带动型 | 第40-43页 |
·渔业开发型 | 第43-46页 |
·现代乡村观光型 | 第46-48页 |
·调查结果分析 | 第48-55页 |
·调查问卷分析 | 第48-54页 |
·生产性景观现状总结 | 第54-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5 保护与利用的方法 | 第56-68页 |
·保护与利用的原则 | 第56页 |
·生态原则 | 第56页 |
·可持续发展原则 | 第56页 |
·因地制宜原则 | 第56页 |
·景观评价方法 | 第56-66页 |
·指标的选取原则 | 第57页 |
·指标体系的总体框架 | 第57-59页 |
·指标因子的定义解释 | 第59-62页 |
·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 | 第62-65页 |
·结论分析 | 第65-66页 |
·保护与利用流程 | 第66页 |
·景观资源调查 | 第66页 |
·景观资源分类评价 | 第66页 |
·保护与利用策略编制 | 第66页 |
·具体落实 | 第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6 保护与利用的策略 | 第68-76页 |
·保护措施 | 第68-69页 |
·自然环境 | 第68页 |
·生产要素 | 第68-69页 |
·文化遗存 | 第69页 |
·发展模式 | 第69-75页 |
·传统生产景观模式 | 第70-72页 |
·集群化生产景观模式 | 第72-73页 |
·现代高效生产景观模式 | 第73-75页 |
·政策保障 | 第75页 |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7 富阳市蒋家村生产性景观保护与利用实践 | 第76-86页 |
·蒋家村概况 | 第76页 |
·景观资源评价与发展方向 | 第76-81页 |
·生产性景观资源收集与挖掘 | 第76-78页 |
·景观资源分析评价 | 第78-80页 |
·景观发展定位与理念 | 第80-81页 |
·保护与利用策略 | 第81-85页 |
·生产性景观布局 | 第81-83页 |
·生产性场地种植策略 | 第83-84页 |
·手工业发展策略 | 第84-85页 |
·小结 | 第85-86页 |
8 结语 | 第86-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2页 |
图表目录 | 第92-94页 |
附录 | 第94-102页 |
致谢 | 第102-103页 |
个人简介 | 第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