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基材视觉艺术品的材料选择及功能分析
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引言 | 第11页 |
·纤维艺术品概述 | 第11-12页 |
·纤维艺术品的分类 | 第12-16页 |
·锦 | 第12-13页 |
·刺绣 | 第13-15页 |
·缂丝 | 第15页 |
·十字绣 | 第15-16页 |
·彩纱织物 | 第16-18页 |
·彩纱织物简介 | 第16-17页 |
·彩纱织物的特点 | 第17-18页 |
·彩纱织物的应用 | 第18-19页 |
·壁挂 | 第18页 |
·家用纺织品 | 第18-19页 |
·本课题研究的设计思路 | 第19-20页 |
·研究目的 | 第19页 |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技术路线 | 第20页 |
·创新点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彩纱织物的色彩与材料选择 | 第21-31页 |
·色彩概述 | 第21-22页 |
·彩织色彩的产生 | 第21页 |
·光源色对彩织色彩的影响 | 第21-22页 |
·色彩的分类 | 第22-23页 |
·彩织色彩的心理效应 | 第23-28页 |
·红色 | 第23-24页 |
·橙色 | 第24-25页 |
·绿色 | 第25-26页 |
·蓝色 | 第26页 |
·白色 | 第26-27页 |
·褐色 | 第27页 |
·极色 | 第27-28页 |
·彩纱织物的材料选择 | 第28-30页 |
·棉 | 第28-29页 |
·麻 | 第29页 |
·毛 | 第29页 |
·蚕丝 | 第29-30页 |
·化学纤维 | 第30页 |
·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彩织应用于家用纺织品安全性 | 第31-41页 |
·摩擦色牢度 | 第31-32页 |
·实验原理 | 第31页 |
·实验目的 | 第31页 |
·实验材料及仪器 | 第31页 |
·实验方法 | 第31-32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2页 |
·皂洗色牢度 | 第32-34页 |
·实验原理 | 第32-33页 |
·实验目的 | 第33页 |
·实验材料及仪器 | 第33页 |
·实验方法 | 第33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3-34页 |
·汗渍色牢度 | 第34-35页 |
·实验原理 | 第34页 |
·实验目的 | 第34页 |
·实验材料及仪器 | 第34页 |
·实验方法 | 第34-35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5页 |
·唾液色牢度 | 第35-36页 |
·实验原理 | 第35页 |
·实验目的 | 第35-36页 |
·实验材料及仪器 | 第36页 |
·实验方法 | 第36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6页 |
·pH值 | 第36-37页 |
·实验原理 | 第36-37页 |
·实验目的 | 第37页 |
·实验材料及仪器 | 第37页 |
·实验方法 | 第37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7页 |
·刚柔性 | 第37-39页 |
·实验原理 | 第37-38页 |
·实验目的 | 第38页 |
·实验材料及仪器 | 第38页 |
·实验方法 | 第38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8-39页 |
·小结 | 第39-41页 |
第四章 单独柔软剂柔软整理 | 第41-55页 |
·柔软整理剂 | 第41-42页 |
·柔软剂的现状及种类 | 第41页 |
·柔软剂整理的机理 | 第41-42页 |
·国内外柔软整理方法 | 第42-43页 |
·化学柔软剂整理法 | 第42页 |
·液氨整理法 | 第42页 |
·生物酶整理法 | 第42-43页 |
·机械柔软机整理法 | 第43页 |
·超柔软整理法 | 第43页 |
·彩织的单独柔软剂整理工艺条件初选 | 第43-49页 |
·试样和仪器 | 第43页 |
·正交试验 | 第43-45页 |
·氨基硅油浓度对彩织柔软性能的影响 | 第45-46页 |
·渗透剂浓度对彩织柔软性能的影响 | 第46-47页 |
·浸渍时间对彩织柔软度的影响 | 第47页 |
·烘干温度对彩织柔软度的影响 | 第47-48页 |
·烘干时间对彩织柔软性能的影响 | 第48-49页 |
·其他性能 | 第49-54页 |
·失重率 | 第49页 |
·透气性 | 第49-50页 |
·芯吸高度 | 第50页 |
·悬垂性 | 第50-51页 |
·折皱回复角 | 第51页 |
·摩擦系数 | 第51-52页 |
·起毛起球 | 第52页 |
·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 | 第52-53页 |
·色牢度 | 第53-54页 |
·小结 | 第54-55页 |
第五章 纤维素酶协同柔软剂复合柔软整理 | 第55-63页 |
·纤维素酶 | 第55-56页 |
·纤维素酶的组成及分子结构 | 第55页 |
·纤维素酶对纯棉彩织的作用机理 | 第55页 |
·影响纤维素酶水解效率的因素 | 第55-56页 |
·纤维素酶预处理工艺条件的初步选择 | 第56-61页 |
·试样与仪器 | 第56页 |
·纤维素酶预处理正交实验 | 第56-58页 |
·纤维素酶预处理浴比对纯棉彩织柔软性的影响 | 第58页 |
·纤维素酶预处理浓度对纯棉彩织柔软性的影响 | 第58-59页 |
·纤维素酶处理时间对纯棉彩织柔软性能的影响 | 第59页 |
·纤维素酶处理温度对纯棉彩织柔软效果的影响 | 第59-60页 |
·纤维素酶处理pH变化对纯棉彩织柔软效果的影响 | 第60-61页 |
·各项性能综合分析 | 第61-62页 |
·小结 | 第62-63页 |
第六章 超声波协同纤维素酶复合柔软整理 | 第63-67页 |
·超声波概述 | 第63页 |
·试验材料和设备 | 第63页 |
·处理时间对抗弯刚度的影响 | 第63-64页 |
·各项性能综合分析 | 第64-65页 |
·小结 | 第65-67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