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液循环法合成高稳定性介孔分子筛的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7页 |
前言 | 第17-1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9-31页 |
·介孔分子筛 | 第19-24页 |
·介孔分子筛的概述 | 第19页 |
·介孔分子筛的催化应用 | 第19-22页 |
·裂化反应 | 第19-20页 |
·烷基转移和酯基转移反应 | 第20页 |
·烷基化和酰基化反应 | 第20-21页 |
·聚合反应 | 第21-22页 |
·加氢脱硫反应 | 第22页 |
·介孔分子筛的合成 | 第22-24页 |
·模板剂的作用 | 第22页 |
·合成介孔分子筛的影响因素 | 第22-23页 |
·介孔分子筛的合成方法 | 第23-24页 |
·高稳定性介孔分子筛的研究进展 | 第24-25页 |
·介孔分子筛孔壁的稳定化 | 第24页 |
·合成介孔分子筛的前驱体组装技术 | 第24-25页 |
·绿色合成分子筛的研究进展 | 第25-28页 |
·模板剂方面 | 第25-26页 |
·溶剂方面 | 第26-27页 |
·母液循环合成分子筛的研究进展 | 第27-28页 |
·母液循环合成微孔分子筛的研究进展 | 第27-28页 |
·母液循环合成介孔分子筛的研究进展 | 第28页 |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 | 第28-31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31-35页 |
·化学原料 | 第31页 |
·实验仪器 | 第31-32页 |
·样品的结构表征 | 第32-33页 |
·小角X射线晶体粉末衍射(XRD)分析 | 第32页 |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 | 第32页 |
·N_2吸附-脱附(BET)分析 | 第32-33页 |
·热重(TG)分析 | 第33页 |
·~(27)Al核磁分析 | 第33页 |
·透射电镜(TEM)分析 | 第33页 |
·介孔分子筛的水热稳定性测试 | 第33-35页 |
第三章 介孔分子筛的放大合成 | 第35-43页 |
·引言 | 第35页 |
·实验部分 | 第35-36页 |
·常规方法合成介孔分子筛 | 第35页 |
·10m~3放大合成介孔分子筛 | 第35-36页 |
·水热稳定性测试 | 第3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6-42页 |
·XRD分析 | 第36-37页 |
·FT-IR分析 | 第37-38页 |
·N_2吸附-脱附分析 | 第38-40页 |
·~(27)Al-NMR分析 | 第40-41页 |
·TEM分析 | 第41-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母液循环法合成介孔分子筛 | 第43-59页 |
·引言 | 第43页 |
·实验部分 | 第43-45页 |
·Y型分子筛前驱体的合成 | 第44页 |
·母液循环合成介孔分子筛 | 第44页 |
·水热稳定性研究 | 第44-45页 |
·合成条件考察 | 第45-48页 |
·前驱体的补加量 | 第45-46页 |
·模板剂的补加量 | 第46-48页 |
·晶化温度 | 第48页 |
·合成效率分析 | 第48-50页 |
·成本核算 | 第5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0-57页 |
·XRD分析 | 第50-51页 |
·FT-IR分析 | 第51-52页 |
·N_2吸附-脱附分析 | 第52-54页 |
·TG分析 | 第54-55页 |
·~(27)Al-NMR分析 | 第55-56页 |
·TEM分析 | 第56-57页 |
·母液循环合成介孔分子筛的机理分析 | 第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五章 介孔分子筛的母液循环放大合成 | 第59-71页 |
·引言 | 第59页 |
·实验部分 | 第59-60页 |
·Y型分子筛前驱体的合成 | 第59页 |
·10L釜合成介孔分子筛 | 第59页 |
·水热稳定性研究 | 第59-60页 |
·产物的表征分析 | 第60-66页 |
·XRD分析 | 第60页 |
·FT-IR分析 | 第60-61页 |
·N_2吸附-脱附分析 | 第61-63页 |
·TG分析 | 第63-64页 |
·Al-NMR分析 | 第64-65页 |
·TEM分析 | 第65-66页 |
·放大合成重复性的考察 | 第66-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1-73页 |
·结论 | 第71页 |
·展望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83页 |
致谢 | 第83-85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5-87页 |
作者及导师简介 | 第87-88页 |
附件 | 第88-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