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2页 |
·大气颗粒物化学组分 | 第11-12页 |
·大气颗粒物中污染物来源及其危害 | 第12-13页 |
·颗粒物中有机物的来源及其危害 | 第12-13页 |
·颗粒物中重金属的来源及其危害 | 第13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国外PM_(2.5)的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国内PM_(2.5)的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前处理方法的研究 | 第15-17页 |
·颗粒物中污染物源解析方法的研究 | 第17-19页 |
·颗粒物中有机物的源解析 | 第17-18页 |
·颗粒物中金属的源解析 | 第18-19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9-20页 |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第二章 研究区域概况及研究方法 | 第22-28页 |
·研究区域概况 | 第22-23页 |
·自然地理概况 | 第22页 |
·功能区的划分 | 第22-23页 |
·材料及方法 | 第23-24页 |
·样品的采集 | 第24页 |
·采样滤膜的处理 | 第24-25页 |
·实验方法 | 第25-26页 |
·PM_(2.5)的质量浓度分布 | 第25页 |
·有机物的分析 | 第25页 |
·金属的分析 | 第25-26页 |
·仪器条件 | 第26页 |
·液相色谱条件 | 第26页 |
·气相色谱质谱条件 | 第26页 |
·数据处理 | 第26-27页 |
·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 第27-28页 |
第三章 苏州市环境空气PM_(2.5) 中有机物的污染特征及来源分析 | 第28-39页 |
·颗粒物在滤膜上分布均匀性证明 | 第28-30页 |
·ASE萃取条件的优化 | 第30-32页 |
·萃取剂的选择 | 第30-31页 |
·最佳萃取温度的选择 | 第31-32页 |
·颗粒物PM_(2.5)中有机物的测定 | 第32-35页 |
·PM_(2.5)质量浓度分布特征 | 第32-33页 |
·PM_(2.5)中PAHs质量浓度分布特征 | 第33-35页 |
·污染源分析 | 第35-38页 |
·比值法 | 第35-36页 |
·因子分析 | 第36-38页 |
·结论 | 第38-39页 |
第四章 苏州市环境空气PM_(2.5) 中金属元素污染特征及来源分析 | 第39-4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9-47页 |
·环境空气颗粒物中重金属元素分布特征 | 第39-42页 |
·污染源分析 | 第42-47页 |
·富集因子法 | 第42页 |
·因子分析法 | 第42-47页 |
·结论 | 第47-48页 |
第五章 结论与防治对策 | 第48-51页 |
·总结 | 第48-49页 |
·防治对策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附录 | 第59-61页 |
作者简历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