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2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12-22页 |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6页 |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6-17页 |
| ·研究区域选择 | 第17-20页 |
| ·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20-22页 |
| 第二章 理论与方法 | 第22-37页 |
| ·希尔伯特黄变换 | 第22-31页 |
| ·希尔伯特变换(Hilbert Transformation, HT) | 第22-23页 |
| ·瞬时频率(Instantaneous Frequency, IF) | 第23-24页 |
| ·固有模态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 IMF) | 第24-25页 |
| ·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EMD) | 第25-30页 |
| ·希尔伯特谱分析 | 第30-31页 |
| ·时域线性相关 | 第31页 |
| ·功率谱密度 | 第31-34页 |
| ·幅值平方相干函数(Magnitude Squared Coherence, MSC) | 第32-33页 |
| ·相位差(Phase Lag) | 第33-34页 |
| ·参考框架 | 第34-36页 |
| ·程序介绍 | 第36-37页 |
| 第三章 利用GPS资料分析芦山 7.0 级地震震前区域位移变化 | 第37-46页 |
| ·区域地震构造背景 | 第38-39页 |
| ·GPS观测数据中奇异点的剔除 | 第39-40页 |
| ·震前地表形变特征 | 第40页 |
| ·短期GPS阶段性特征 | 第40-43页 |
| ·讨论与结论 | 第43-46页 |
| 第四章 利用GPS资料获得门源 6.4 级地震震前短期微动态位移特征 | 第46-58页 |
| ·区域地震构造背景 | 第47-48页 |
| ·GPS数据准备 | 第48-49页 |
| ·希尔伯特黄变换、时序相关与互谱分析 | 第49-54页 |
| ·不同参考框架与不同频段的结果对比 | 第54-56页 |
| ·不同参考框架结果对比 | 第54-55页 |
| ·不同频段结果对比 | 第55-56页 |
| ·讨论与结论 | 第56-58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8-61页 |
| ·论文的主要结论 | 第58-59页 |
| ·论文的不足 | 第59页 |
| ·展望 | 第59-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70页 |
| 致谢 | 第70-71页 |
| 作者简介 | 第71-72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项目情况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