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基层领导干部组织公民行为对策研究--以长春的街道为例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导论 | 第8-20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8-11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1-14页 |
1.理论价值 | 第11-12页 |
2.现实意义 | 第12-14页 |
(三)研究目标与内容 | 第14-17页 |
1.研究目标 | 第14页 |
2.研究内容 | 第14-17页 |
(四)研究重点与难点 | 第17页 |
1.重点 | 第17页 |
2.难点 | 第17页 |
(五)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7-20页 |
1.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2.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一、基层领导干部组织公民行为基本理论 | 第20-28页 |
(一)关于“基层领导干部”的界定 | 第20-21页 |
(二)组织公民行为的起源及定义 | 第21-24页 |
(三)组织公民行为相关概念界定 | 第24-25页 |
1.亲社会组织行为 | 第24页 |
2.角色外行为 | 第24-25页 |
3.周边绩效 | 第25页 |
(四)基层领导干部组织公民行为的界定 | 第25-26页 |
(五)基层领导干部组织公民行为的作用 | 第26-28页 |
二、基层领导干部组织公民行为的结构维度 | 第28-38页 |
(一)国外对于组织公民行为的维度划分 | 第28-31页 |
1.二维 | 第28-29页 |
2.三维 | 第29页 |
3.四维 | 第29-30页 |
4.五维 | 第30页 |
5.七维 | 第30-31页 |
(二)中国文化背景下的组织公民行为维度研究 | 第31-35页 |
(三)基层领导干部组织公民行为的结构维度 | 第35-38页 |
三、基层领导干部组织公民行为的测量与分析 | 第38-63页 |
(一)测量组织公民行为的量表的确定 | 第38-39页 |
(二)基层领导干部组织公民行为的测量 | 第39-41页 |
1.问卷调整 | 第39-40页 |
2.实测视角 | 第40-41页 |
3.样本采集 | 第41页 |
(三)基层领导干部组织公民行为现状分析 | 第41-63页 |
1.样本的人口统计变量情况 | 第41-44页 |
2.样本评定的信度和效度 | 第44-47页 |
3.基层领导干部组织公民行为的现状 | 第47-63页 |
四、影响组织公民行为的因素综述 | 第63-67页 |
(一)个体特征 | 第63-64页 |
1.态度 | 第63页 |
2.个性 | 第63-64页 |
3.情绪 | 第64页 |
4.人口统计学变量 | 第64页 |
(二)任务特征 | 第64-65页 |
(三)组织特征 | 第65页 |
(四)领导行为 | 第65-67页 |
五、强化基层领导干部组织公民行为的对策 | 第67-79页 |
(一)注重人力资源的管理创新 | 第68-70页 |
(二)转变领导风格 | 第70-71页 |
(三)坚持尊重人性的人本理念 | 第71-73页 |
(四)维护心理契约 | 第73-75页 |
(五)加强行政文化建设 | 第75-79页 |
六、研究总结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5页 |
后记 | 第85-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