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溪港和大港河水环境特征解析与水质改善方案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0页 |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7页 |
·流域污染源解析 | 第10-12页 |
·输出系数模型 | 第11页 |
·机理模型 | 第11-12页 |
·统计模型 | 第12页 |
·水质改善与生态修复 | 第12-17页 |
·河流污染源控制技术 | 第13页 |
·河流水质改善 | 第13-16页 |
·河流生态修复技术 | 第16-17页 |
·本文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7-20页 |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第2章 乌溪港和大港河水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 | 第20-32页 |
·研究区域概况 | 第20页 |
·乌溪港和大港河水环境质量监测 | 第20-26页 |
·水质监测方法 | 第20-23页 |
·水质监测结果 | 第23-26页 |
·乌溪港水质监测结果 | 第23-25页 |
·大港河水质监测结果 | 第25-26页 |
·乌溪港和大港河水环境质量评价 | 第26-31页 |
·评价因子的选择 | 第26页 |
·水质评价方法 | 第26-28页 |
·水质评价结果 | 第28-31页 |
·乌溪港水质评价结果 | 第28-30页 |
·大港河水质评价结果 | 第30-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3章 乌溪港和大港河污染负荷测算与源解析 | 第32-44页 |
·流域污染源调查 | 第32-34页 |
·农村生活污染源 | 第32页 |
·畜禽养殖污染源 | 第32-33页 |
·农业种植污染源 | 第33页 |
·大气氮沉降 | 第33-34页 |
·乌溪港和大港河污染负荷估算 | 第34-39页 |
·污染负荷估算方法 | 第34-37页 |
·输出系数法 | 第34页 |
·产污系数确定 | 第34-36页 |
·大气氮沉降通量估算 | 第36-37页 |
·污染负荷估算结果 | 第37-39页 |
·乌溪港污染负荷估算 | 第37-38页 |
·人港河污染负荷估算 | 第38-39页 |
·乌溪港和大港河污染源解析 | 第39-42页 |
·污染源解析方法 | 第39-40页 |
·主要污染源及污染因子识别 | 第40-42页 |
·乌溪港主要污染源及污染因子识别 | 第40-41页 |
·大港河主要污染源及污染因子识别 | 第41-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4章 乌溪港和大港河水环境质量改善方案研究 | 第44-59页 |
·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与分配 | 第44-46页 |
·理想水环境容量 | 第44-45页 |
·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 | 第45-46页 |
·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分配 | 第46页 |
·乌溪港水环境质量改善方案 | 第46-54页 |
·农村生活污水控制方案 | 第47-49页 |
·畜禽养殖业污染控制方案 | 第49-51页 |
·农田退水污染控制方案 | 第51页 |
·乌溪港生态型河岸构建方案 | 第51-54页 |
·乌溪港水情特性分析 | 第51-52页 |
·木桩复合三维植被网护岸性能分析 | 第52页 |
·生态护岸工程方案 | 第52-54页 |
·大港河水环境质量改善方案 | 第54-56页 |
·大港河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方案 | 第54-55页 |
·大港河生态河岸构建方案 | 第55-56页 |
·总量控制方案可达性分析 | 第56-57页 |
·乌溪港总量控制可达性分析 | 第56-57页 |
·大港河总量控制可达性分析 | 第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5章 乌溪港和大港河水质改善工程方案设计 | 第59-70页 |
·乌溪港水质改善工程设计 | 第59-67页 |
·乌溪港水质改善工程总体布局 | 第59页 |
·乌溪港生态护岸工程设计 | 第59-66页 |
·乌溪港生态护岸施工图设计 | 第59-63页 |
·乌溪港生态护岸工程投资估算 | 第63-66页 |
·乌溪港农田退水治理工程设计 | 第66-67页 |
·乌溪港生态沟渠改造施工图设计 | 第66页 |
·乌溪港生态沟渠改造投资估算 | 第66-67页 |
·大港河水质改善工程设计 | 第67-70页 |
·大港河水质改善工程总体布局 | 第67-68页 |
·大港河生态护岸工程设计 | 第68-70页 |
·大港河生态护岸施工图设计 | 第68页 |
·大港河生态护岸工程投资估算 | 第68-70页 |
第6章 结论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6页 |
个人简介 | 第76-77页 |
获得成果目录 | 第77-78页 |
导师简介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