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流式水泵水轮机驼峰区非定常流动特性研究
|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 ·课题来源 | 第10页 |
|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3页 |
| ·我国抽水蓄能电站发展现状与潜力 | 第10-12页 |
| ·混流式水泵水轮机简介 | 第12-13页 |
| ·混流式水泵水轮机驼峰区不稳定性问题 | 第13页 |
| ·混流式水泵水轮机驼峰区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 ·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 | 第16-17页 |
| ·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 第16页 |
| ·论文研究的内容 | 第16-17页 |
| 第2章 湍流基本理论及数值计算方法 | 第17-22页 |
| ·湍流流动控制方程 | 第17-19页 |
| ·质量守恒方程 | 第17页 |
| ·动量守恒方程 | 第17-18页 |
| ·能量守恒方程 | 第18页 |
| ·通用控制方程 | 第18-19页 |
| ·湍流基本理论介绍 | 第19-21页 |
| ·湍流数值模拟方法 | 第19-20页 |
| ·RNG k-ε湍流模型简介 | 第20-21页 |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 第3章 水泵水轮机全流道三维建模及网格划分 | 第22-29页 |
| ·混流式水泵水轮机模型的介绍 | 第22-23页 |
| ·三维模型的建立 | 第23-24页 |
| ·尾水管模型的建立 | 第23页 |
| ·转轮模型的建立 | 第23页 |
| ·活动导叶模型的建立 | 第23-24页 |
| ·固定导叶和蜗壳模型的建立 | 第24页 |
| ·计算域网格划分 | 第24-27页 |
| ·网格划分方法 | 第24-25页 |
| ·尾水管计算域网格 | 第25-26页 |
| ·转轮区域网格 | 第26页 |
| ·活动导叶区域网格 | 第26页 |
| ·蜗壳和固定导叶区域网格 | 第26-27页 |
| ·网格无关性验证 | 第27-28页 |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 第4章 混流式水泵水轮机全流道非定常分析 | 第29-42页 |
| ·数值计算方法和边界条件的确定 | 第29-30页 |
| ·边界条件的设定 | 第29页 |
| ·数值计算方法与收敛设置 | 第29-30页 |
| ·非定常数值分析值与试验值对比分析 | 第30-31页 |
| ·非定常内流特性分析 | 第31-41页 |
| ·中间截面流动特性分析 | 第31-36页 |
| ·子午面流动特性分析 | 第36-39页 |
| ·双列叶栅内流线分布特性 | 第39-41页 |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 第5章 驼峰区压力脉动分析 | 第42-51页 |
| ·压力脉动试验测量 | 第42-43页 |
| ·模型试验结果 | 第43-46页 |
| ·蜗壳出口 | 第44页 |
| ·导叶后转轮前 | 第44页 |
| ·锥管段 | 第44-45页 |
| ·肘管段 | 第45-46页 |
| ·压力脉动数值分析 | 第46-50页 |
| ·监测点布置 | 第46-48页 |
| ·不同工况对压力脉动特性的影响 | 第48-50页 |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1-54页 |
| ·主要研究结果 | 第51-53页 |
| ·展望 | 第53-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9页 |
| 致谢 | 第59-60页 |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