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前言 | 第8-9页 |
| 第一部分 概述 | 第9-15页 |
| 1. 有关《医学衷中参西录》的概述 | 第9-11页 |
| ·张锡纯简介 | 第9页 |
| ·《医学衷中参西录》的成书 | 第9页 |
| ·《医学衷中参西录》的特点 | 第9-11页 |
| 2. 黄芪、当归药性之古代文献概述 | 第11页 |
| ·黄芪之药性 | 第11页 |
| ·当归之药性 | 第11页 |
| 3. 黄芪、当归药性之现代研究概述 | 第11-15页 |
| ·黄芪、当归的药理作用 | 第12页 |
| ·黄芪、当归合剂的临床研究 | 第12-15页 |
| 第二部分 《医学衷中参西录》中黄芪、当归伍用概况 | 第15-31页 |
| 1. 《医学衷中参西录》芪归合用方剂的适应病症 | 第15-16页 |
| 2. 《医学衷中参西录》芪归合用方剂的方剂分析 | 第16-31页 |
| ·升麻黄芪汤 | 第16页 |
| ·回阳升陷汤 | 第16-17页 |
| ·郁升陷汤 | 第17页 |
| ·健运汤 | 第17-18页 |
| ·逐风汤~* | 第18页 |
| ·加味黄芪五物汤~* | 第18-19页 |
| ·加味玉屏风散 | 第19页 |
| ·加味补血汤 | 第19-20页 |
| ·补偏汤 | 第20页 |
| ·振颓汤 | 第20-21页 |
| ·和血熄风汤 | 第21页 |
| ·活络祛寒汤 | 第21-22页 |
| ·玉烛汤 | 第22页 |
| ·理冲丸 | 第22-23页 |
| ·滋乳汤~* | 第23-24页 |
| ·升肝解郁汤 | 第24页 |
| ·医案方一 | 第24-25页 |
| ·医案方二 | 第25页 |
| ·医案方三~* | 第25-26页 |
| ·医案方四 | 第26-27页 |
| ·医案方五 | 第27页 |
| ·医案方六 | 第27-28页 |
| ·医案方七 | 第28页 |
| ·医案方八 | 第28-29页 |
| ·医案方九 | 第29页 |
| ·医案方十 | 第29-30页 |
| ·医案方十一 | 第30-31页 |
| 第三部分 《医学衷中参西录》黄芪当归合用方剂的配伍配比分析 | 第31-50页 |
| 1. 《医学衷中参西录》芪归合用方剂的配伍分析 | 第31-41页 |
| ·黄芪、当归配伍活血药 | 第31-34页 |
| ·黄芪、当归配伍止血药 | 第34-35页 |
| ·黄芪、当归配伍补气药 | 第35-36页 |
| ·黄芪、当归配伍清热药 | 第36-38页 |
| ·黄芪、当归配伍健脾消食药 | 第38-39页 |
| ·黄芪、当归配伍解表药 | 第39-40页 |
| ·黄芪、当归配伍补血药 | 第40-41页 |
| 2. 《医学衷中参西录》芪归合用方剂的配比分析 | 第41-50页 |
| ·《医学衷中参西录》芪归合用方剂全方药物剂量表 | 第41-47页 |
| ·《医学衷中参西录》芪归合用方剂药物剂量比例分析 | 第47-50页 |
| 第四部分 黄芪、当归配伍的历史源流探析 | 第50-52页 |
| 1. 历史沿革 | 第50页 |
| 2. 历代黄芪、当归药对配伍应用史 | 第50-52页 |
| 结论 | 第52-53页 |
| 致谢 | 第53-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6-58页 |
| 个人简历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