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山西武术发展状况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绪论 | 第9-18页 |
·选题依据和背景情况 | 第9-10页 |
·选题依据 | 第9页 |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页 |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文献资料法 | 第10-11页 |
·历史分析法 | 第11页 |
·专家访谈法 | 第11页 |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1-15页 |
·对地域武术的研究 | 第11-13页 |
·对明代武术的研究 | 第13-14页 |
·对山西武术的研究 | 第14-15页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5-18页 |
·明代 | 第15-16页 |
·山西 | 第16页 |
·武术 | 第16-18页 |
2.明代山西武术发展的社会大背景 | 第18-26页 |
·军事需要是武术发展的引擎 | 第18-21页 |
·武举制度和武学的建立 | 第18-20页 |
·卫所制的建立 | 第20页 |
·募兵于民 | 第20-21页 |
·经济的繁荣是武术发展的基础 | 第21-23页 |
·开中法的创立 | 第22-23页 |
·折色法的实施 | 第23页 |
·文化孕育是武术发展的内核 | 第23-26页 |
3.三晋武术百花盛开 | 第26-33页 |
·杨家武术延续光辉 | 第26-27页 |
·明代移民与洪洞通背拳 | 第27-29页 |
·形意拳 | 第29-30页 |
·十八般武艺说法的定型 | 第30-31页 |
·武术套路的成熟化 | 第31-33页 |
4.三晋名将守土卫国 | 第33-42页 |
·抗倭援朝麻家将 | 第33-34页 |
·满门忠烈马家将 | 第34-35页 |
·明季第一良将 | 第35-36页 |
·山西籍武将守土卫国 | 第36-42页 |
·对蒙作战中山西籍武将的身影 | 第36-38页 |
·辽东战场上山西籍武将的身影 | 第38-39页 |
·东南抗倭沿海战场上的山西籍武将的身影 | 第39-40页 |
·与农民起义军作战中山西籍武将的身影 | 第40-42页 |
5.民间武术走向花法化的典例——盂县武社火 | 第42-44页 |
6.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